創投視角-創投的創新轉型—永續型創投及創投上市

圖/freepik

創投雖然投資創新、投資改變、投資影響力,但是過去創投經營上卻未曾有過大幅度創新及變革,2021年美國最著名創投機構Sequoia開始新的變革,設立無存續期的永續創投基金型態,藉此可以更長期持有優秀公司股票,而不是急着處分變現,這要從Sequoia的投資歷史說起。

Sequoia在1979年參與了蘋果(Apple)投資項目,蘋果並在1980年12月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Sequoia持股18個月後就以600萬美元價格出售了其持有蘋果股份,僅一年半就獲得40倍於投資本金的回報,這個成績非常亮麗,但Sequoia仍然因此失去了分享蘋果後面驚人的高增長成果的機會。在蘋果這個項目上獲利40倍,最終卻變成了Sequoia投資史上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Sequoia對此做了全面反思,Sequoia後來開始強調長期投資的理念,要求公司必須加強持有優質標的公司的耐心。

■公司上市櫃後往往纔是高成長的開始,創投越晚賣賺越多

由於過早處分蘋果股票上的失誤,Sequoia決定提高持有投資的耐心,其他創投機構期限一般都在十年以內,Sequoia不少基金的期限被延長到16~17年。Sequoia於1999年向Google投資了1,250萬美元,2004年Google成功上市,按當時的股價,Sequoia收益在200倍以上,但Sequoia還是堅守到2006年才套現退出。其實投資到好公司的股票是越晚賣賺越多。

從Sequoia投資經驗及創新變革來分析臺灣創投轉型成永續型創投及創投上市的看法與觀點。

臺灣創投基金普遍也是以7~10年爲存續年限,這是從美國矽谷引進的,臺灣創投剛邁入40年,多數也是採用7~10年的基金存續期,如果基金存續期將屆,除了新創投資將暫停,另外就是必須在基金到期前積極進行投資部位清理,讓創投基金到期前可以順利把資金還給創投股東。

Sequoia和益鼎創投等國內外有足夠投資歷史的大型創投基金早就發現,大多數的情況下,被投資公司上市櫃後纔是高速成長的開始,而不是陪伴一家新創公司走過最辛苦的初創階段,在其上市櫃後就迫於基金存續期壓力而急着處分,1997年亞馬遜(Amazon)上市掛牌市值約4億美元,現在Amazon市值已接近近2兆美元,還有更多的案例可以佐證長期陪伴優秀公司成長才可以創造更大的收益及股東回報。

■永續型創投上市櫃,創造股東退場與投資人進場機制

但創投基金從有限存續年限走向永續型創投的挑戰之一,就是每個創投股東對於投資時間容忍程度不盡相同,有的股東長久放着也沒關係、有的股東可以放上十幾年、但還是會有股東覺得7~8年就已經太久,所以一個合理的創投股東退場機制也相應產生,這就是讓永續型創投也走向上市櫃,而永續型創投個別股東在投資理念、時間感、臨時有資金需求,就可以主動在公開市場上實現退場。

另外就是創投股東往往也都是有一個最低投資門檻限制,例如3千萬或5千萬,而且一般散戶/中實戶即便有錢,還不一定投得進最一線頂尖創投如Sequoia、A16Z等,但在創投上市交易後也就開啓一定資產的股東除了臺股、美股、固定收益及房地產投資選擇外,也可以一些資金配置(1~3%)在產業投資相對前沿、數位創新、高(黑/深)科技、尖端學研創業項目上。

最後就是臺灣創投過去7~10年的基金存續期限制,其實也直接影響了創投投資決策和投資標的選擇,因爲必須趕時間爲創投股東做負責任退場,就沒辦法投資在相對早期的投資項目,因爲除了投資陪伴、還有投資後的處分時間都要考量在內,但是如果是永續型創投,就可以在投資部位中一定比例放在產業前沿/創新投資上,進而協助臺灣整體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健全和資金活水。

臺灣創投今年邁向第40年,期待臺灣創投也可以持續隨着時代,創新求變,成爲臺灣創業家們打下紮實基礎,放眼國際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