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隻不碰頭 金廈兩門恢復放流魚苗

金、廈「兩門」在世界海洋日於金廈海域中線放流魚苗,共同守護兩岸重要魚場。(金門縣水試所提供/李金生金門傳真)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兩岸昨以船隻「不碰面」的方式,在金廈海域中線兩側各自放流魚苗,展現兩岸對海洋資源的維護與重視,也期待潮來潮往的金廈海域永保盎然生機。

金、廈「兩門」自7年前開始在「世界海洋日」共同於金廈海域放流魚苗,但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已停辦2年,昨再以船隻「不碰頭」的方式,恢復這項以豐富洋資源,共同守護兩岸重要漁場爲目標的海上活動。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說明,金門方面共放流黑鯛2萬尾、黃鰭鯛及黃錫鯛(平鯛)各1萬尾,選定放流均爲金廈海域中常見物種,且經過國內權威單位檢驗無藥物殘留之魚苗,因體型約2寸左右,已發展較大,相對的會有較高的活存率。

該所今年配合海洋日覆育活動,先前已自行放流三棘鱟20萬尾、遠海梭子蟹20萬尾,以及配合金湖鎮公所及區漁會放流黑鯛3萬尾。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表示,接續預定於6月9日起至6月30日之間,再於全縣岸際放流黃鰭鯛2萬尾、黃錫鯛2萬尾及黑鯛5萬尾,並規畫7月再培育午魚及石斑2種魚苗來放流,期能借由多元豐富的種類,讓漁業資源生生不息。

廈門海洋局配合海洋日的活動,昨在海域中線放流大黃花魚苗300萬尾及黃鰭鯛10萬尾外,另在6月6日也於同安灣岸際放流物種計有:黑鯛28萬尾、真鯛28萬尾、黃鰭鯛22萬尾及青蟹4萬8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