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軍售政策考驗臺灣
美國對臺軍售政策是國家安全重大議題,涉及我國外交、兩岸、軍事、經濟等政府部門,也牽涉美中兩強戰略關係互動,以及美中臺三邊關係的平衡發展。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臺灣研擬購買總值逾一百五十億美元的美國武器,包括神盾艦及F—35匿蹤戰機,藉此向即將上臺的川普政府表明臺灣加強抵禦中國大陸的決心。不過,身爲美國曆史上第二位「任期不連續」的白宮領袖,川普明年元月強勢就任後,對臺軍售政策是否會有變化,賴政府恐要掌握並有因應之道,不能低估情勢或自我感覺良好。
過去不論是由共和黨或民主黨執政,美國雖持續供售臺灣防衛性武器,但許多軍備延遲交付,民進黨政府卻無能解決。根據美國華府智庫「卡託研究所」九月公佈的統計研究報告,至今年八月止,美國對臺軍售延宕尚未交貨的武器裝備,累積金額已高達二○五點三億美元;未交貨的軍售項目分爲三種類型,其中傳統武器有一○八點七億美元,不對稱作戰武器有七十億美元,彈藥則有廿六點六億美元。
近年來兩岸軍事高度緊張之際,照理來說,美國政府應積極維持臺海兩岸軍力的平衡,但實際上卻違反當初承諾臺灣的武器交貨日期,這不只有損美國的國際威信,更對國軍戰力的維持多少有影響。如今川普重掌美國政權,面對其不可預測性的風格及常不按牌理出牌的作法,未來美國軍售政策對臺灣恐是一大挑戰。
商人出身、向來以利益掛帥的川普在大選前放話,未來美國應向臺灣收取安全防衛「保護費」。其實臺灣年年向美採購各式武器的金額十分龐大,根據卡託研究所的調查,全球各國向美國採購軍火的排名,臺灣已居第六位。目前臺灣國防預算約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二點五;但川普要求提高到百分之十,大約新臺幣二點六兆元,相當於中央政府每年總預算的八成。以上不合理要求,透露出未來川普政府只重視軍售利益,且不會主動涉入兩岸戰爭,更遑論對臺灣提供一兵一卒。
民進黨執政以來,因爲是以「臺獨建國」爲國家發展目標,兩岸關係充滿戰爭的極大危險。尤其賴政府五月上任後,大幅提高國防預算,希望對美採購大量武器,認爲可強化臺灣備戰力量並能「聯美抗中」。然依過去多年經驗,臺灣採購武器愈多,兩岸卻愈來愈危險。雖然臺美關係就是軍售關係,但臺灣不能因完全配合美國軍售政策,就讓兩岸一直處於軍備競爭與瀕臨戰爭狀態。
在川普「完全執政」與「美國優先」政策下,研判將開啓對臺軍售政策的新局,「提高保護成本」對臺灣將是嚴重考驗。未來我國的國防預算不可能無限擴張,對美採購武器的數量、金額也不可能毫無限度。「臺灣國防自主」與「合理軍購」理念,已是近年國內主流民意。雖然國防預算和對美採購武器,皆象徵臺灣防衛自主的決心,但未來賴政府仍應設法開啓「兩岸政治對話」纔是解決臺海戰爭風險的唯一方法,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識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