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稱北韓「核武大國」 引發韓國考慮自主核武戰略
韓國的月城重水式核電廠,本身就具備精煉核電材料成爲核武器材料的能力。(圖/韓國水力核電公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第一天,將北韓稱爲「核武大國」(nuclear power,核武強權),這引發韓國對現有安全體系的疑慮,再次討論韓國是否該研發與擁有核武器的討論。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強調自己是個務實主義者,經常不在乎盟邦的感受,他承認北韓是核武大國,暗示着可能結束對北韓的經濟制裁與核原料的監管,也就引發韓國政界人士的擔心,特別是執政黨內部人士的呼籲,要求在區域安全情勢改變的情況下,重新考慮韓國核子戰略。
韓國執政的國民力量黨,一直有議員公開主張「韓國應擁有自己的核武能力。」
長期支持核武的衆議院議員羅卿瑗,近日在臉書上寫道:「由於川普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將朝鮮稱爲『核武大國』,我們有必要開始討論和制定朝鮮半島核武平衡的戰略。」
羅卿瑗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也會見了多名美國議員,她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開始將北韓的核武視爲一個已發生的現實情況。
類似的,韓國國會議員尹相現(同爲國民力量黨)在1月24日召開記者會警告稱,如果美國與北韓談判的結果,僅是凍結而不是逼迫北韓放棄核計劃,「那麼對韓國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他表示,當那種情況發生,首爾只有一種選舉,就是考慮有條件地部署核武。
同樣的首爾市長吳世勳、大邱市長洪準杓、前議員劉承旼等知名政界人士也紛紛贊同朝韓「核平衡」的理念。
其中劉承旼表示,「如果美國正式承認北韓的核武地位,韓國就應該也成爲擁有獨立核武的國家。」
他補充說:「我們必須從修改美韓核協議開始,最終成爲一個核武大國,即使這需要對美國做出讓步。」
這個意見得到韓國民衆的支持,根據韓國統一研究院(KINU)2024年6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66%的受訪者支持韓國發展自己的核武,比2023年的60.2%還要更高。
儘管國內支持率不斷上升,但專家警告稱,研發與擁有核武,仍面臨地緣政治和法律障礙。梨花女子大學教授樸元坤指出,此舉要麼需要美國批准,要麼導致1968年《不擴散核武條約》(NPT)建立的全球防擴散機制崩潰。
他認爲,除非華盛頓的威懾戰略,在川普的領導下造成根本性的削弱或放棄,否則韓國的核武目標還爲時過早。
儘管核子開發的可行性較低,但一些專家認爲,在政治論述中提出這個問題可以成爲與美國和北韓談判的籌碼。
總之,川普對北韓的放任立場,引發首爾的擔憂,他們擔心華盛頓可能會接受平壤的核武地位,從而改變朝鮮半島的安全平衡。
韓國有非常深厚的核能技術,具備設計與運轉核反應爐的能力,對於精煉核材料也有一定的基礎。尤其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的月城核電廠,採用PHER加壓重水式反應爐,這種反應爐可以生成較高濃度的鈽239,僅需要10公斤的鈽239就可以完成最小當量的核武器,因此對韓國來說,核戰略並非技術遇到門檻,而僅是選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