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樹,一種記載於《山海經》裡的古老植物!

《山海經》是一本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裡面記載了很多人們難以想象的各種奇珍異獸。有長了兩個腦袋的驕蟲神,有人面蛇身的神,還有吃了讓人喪失生育能力的蓇蓉。有人讀《山海經》如讀志怪書,有人讀《山海經》如讀博物志。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植物,它就出現在《山海經·西山經》中,名爲榖(gu)。原文:“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時之山,上多榖......”。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在再向西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大時山,裡面長了很多的榖。榖其實就是現如今的楮樹,也叫構樹。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並瞭解楮樹背後的植物歷史人文。

認識楮樹、瞭解楮樹

楮樹,也叫楚樹、榖樹、構樹,它是桑科、構屬高大喬木或灌木。和用來養蠶的桑樹屬於近親關係,同屬於桑科植物。楮樹很古老,在我國其栽培歷史長達8000餘年,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楮樹的足跡了。2700多年前的《詩經》以及1700多年前《齊民要術》中,還有很多關於楮樹的文字記載。

楮樹雖然歷史底蘊深厚,但它並非很稀有的植物,事實上楮樹在我國絕大部分的省份均有分佈。特別是在南方可以說遍地都是,像一些城市的垃圾場附近,農村的水溝旁以及老房子的牆角,都能發現楮樹的身影。

楮樹的價值

楮樹很常見,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瞭解這種植物,其實楮樹全身都是寶。第一、楮樹的葉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是非常優質的飼料。在過去,人們會採摘楮樹的葉子來養豬,或者剁碎之後用來餵養雞鴨。

第二、楮樹的果實,看上去像楊梅,民間稱它爲假楊梅,樹則稱之爲假楊梅樹。它的果實成熟之後是橙紅色,可以食用,味道甜甜的。不過楮樹的果實裡面有毛,吃了很容易夾嘴巴,小的時候沒少遭罪。楮樹的果實雖然可以吃,不過也給人們帶來不少的煩惱。

因爲很多人將汽車停在楮樹下面,它的果實掉在汽車上,很容易將汽車弄得髒兮兮的,所以在城裡很多人都非常的討厭它。楮樹除了果實可以吃之外,其實它的雄花序也可以吃。楮樹夏季開花,雄花序看上去就像毛毛蟲,可以焯水之後裹上面粉炸着吃,或者打碎之後做成麪食。相傳在古代饑荒年間,人們就會採摘構樹的花來充飢。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歉年人採花食之......結實如楊梅,半熟時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可見楮樹在古代食用價值還是非常高的。

第三、楮樹的樹皮韌性很好,可以來造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也有記載:“南人剝皮搗煮造紙,亦緝練爲布,不堅易朽”。相傳蔡倫發明的蔡倫紙,用的原材料就是楮樹的樹皮。那麼到了21世紀,楮樹莖皮造紙技術依然存在,目前這項技藝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第四、楮樹的種子是很好的中藥材。楮實一般秋季的時候成熟,懂它價值的人會採摘它的果實反覆搓揉,去掉果肉,留下種子。這個種子稱之爲楮實子,是非常傳統的中藥材,可以泡水喝或者泡酒用,有補腎清肝、明目利尿的作用。像中年人腰膝痠軟,頭暈腎虛、水腫脹滿,其實都可以用到楮實子的。

都說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其實保溫杯裡泡楮實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所以如果你的家鄉也有楮樹,那麼每年當楮實成熟的時候,不妨採集些,雖然麻煩,但是是真的香,大家瞭解了嗎?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了。大家對於楮樹瞭解了嗎?你認識楮樹嗎?你喝過楮實子茶嗎?在你的家鄉有楮樹嗎?大家有是什麼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