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僅「大亨堡」大小 早產兒家庭花費高4倍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右五)、李彥秀(左四)及民衆黨立委麥玉珍(右四)今召開「早產兒暨友善親職家庭政策」公聽會,並簽署連署書,支持「加速落實早產兒養育照護津貼」、「有條件保障孕婦安胎假」、「早療親職假入法」。記者餘承翰/攝影

少子化衝擊,去年新生兒人數僅13.5萬人,約十分之一爲早產兒,其中又有十分之一體重低於1500克。調查顯示,早產兒出生平均六個月家庭花費逾11萬元,一般家庭爲2.8萬元,相差4倍。早產兒「小柳丁」的媽媽李佳霖表示,很擔心「孩子有沒有辦法活到明天?」,所需各種營養品、課程、就醫等時間與金錢成本,讓只有爸爸負起經濟重擔的家庭喘不過氣來。

立委羅廷璋、李彥秀、麥玉珍等舉行「早產兒暨友善親職家庭政策」公聽會,要求政府應重視早產兒照護,並建構符合早產兒家庭需求的支持體系,呼籲應落實早產兒養育照護津貼、保障孕婦安胎假,以及早療視職假入法,守護早產兒平安長大及減輕早產兒家庭的經濟負擔。

羅廷瑋指出,臺灣少子化日益嚴重,2023年新生兒數13.5萬餘人,創出生數新低,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出生統計年報顯示,雖然臺灣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早產兒的比率不降反升,2017年早產兒出生數1萬8910人,佔總出生人數9.69%;2022年出生早產兒1萬4684人,佔總出生人數10.56%。

根據早產兒基金會調查,早產兒除需自費使用藥物及用品治療併發症外,也必須額外使用補充品,包括鐵劑、維生素D、母乳添加劑等,增加營養與熱量,平均出生前六個月,家庭所平均花費11萬4749元,和一般家庭平均花費2萬8903元,差距4倍之多。

麥玉珍表示,有人說早產兒是「賓士寶寶」,從出生到平安離院幾乎需要7位數以上的照護費用;照顧不易,對家長經濟、身心靈都是考驗。早產兒照護所需比一般新生兒高,若能提供早產兒家庭養育照護津貼,將能減輕家長爲孩子選擇治療或藥物時的經濟負擔。

「小柳丁」今年6歲,媽媽李佳霖說,在懷孕4個多月時,醫師告訴她羊水是0%,夫妻倆決定在懷孕25周時緊急剖腹,孩子出生時只有727克。柳丁爸爸形容,就像是便利商店「大亨堡」的大小,當時沒辦法抱着她,因爲肚臍插了靜脈導管、使用氧氣等,得待在保溫箱,「其實心裡是擔心,我的孩子有沒有辦法活到明天」。

小柳丁因爲早產,有高度遠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肌肉低張力等狀況,李佳霖指出,遠視需要配戴矯正眼鏡,一副要6000元至1萬元,每3至6個月還要回診追蹤,視力若有變化,得花3000至4000元重新配鏡片,各種的輔具與課程等,「讓我們只有爸爸在工作的家庭,壓力非常大」。

臺灣兒科醫學會促進兒童福利及健康委員會主委、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穆淑琪說,早產兒抵抗力較差,特別要小心呼吸道疾病,希望能補助感染症自費疫苗;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臺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監事陳倩儀指出,用藥部分碰到較大問題是,有些藥品要取得早產兒適應症比較困難、有些國內廠商沒有生產。

陳倩儀進一步說明,補充劑等營養品被歸類爲食品,但新生兒不補充就會生病,所以其實是「藥品」等級,例如有些特殊配方奶粉,因食藥署查驗登記規範調整無法輸入,希望食藥署可以協助,考量早產兒所需。

衛福部健保署專門委員陳依婕指出,針對已取得食藥署早產兒適應症的藥品,廠商可申請擴充健保給付規定;尚未取得藥證的特殊藥品,如食藥署已同意專案進口,請廠商申請納入健保給付,由健保優先納入議程,呼吸器等輔具也會一併研議。

衛福部主家署副署長周道君指出,早產兒自費藥品納入健保給付、營養品用品呼吸器等,可研擬補助的可行性,目前最大困難是使用的範圍等資訊,先前已和早產兒基金會等單位討論,預計三個月內評估相關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