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老ジャパン:日本奧運馬術隊「初老日本」,被跳過的人生冰河世代

巴黎奧運的日本馬術代表隊,將自己的隊伍暱稱取名爲「初老ジャパン」(初老日本),原因是隊員的平均年齡41.5歲,而在日本的定義中,40歲開始即是「初老」。最後在奧運馬術三項團體賽中,「初老日本」拿下銅牌,是日本睽違92年之久,再度拿下馬術比賽獎牌。不過這個「初老日本」話題,爲何會引發日本社會的熱議? 題字/單凱悌

本單元爲《轉角國際》podcast 頻道的新節目系列:「今日の一言」,由專欄作者蔡亦竹、與轉角國際主編林齊晧(編輯七號)共同主持,每一集分享一個日文中的一句話、一個關鍵詞、或是一段流行語,從簡單的話語中,窺見日本深奧的文化、歷史與社會。每一集的關鍵詞,皆由藝術家單凱悌題字,獨家提供《轉角國際》。

初老ジャパン!

這個由日本馬術代表帶起的新名詞,在奧運期間的日本掀起了一陣話題。日本的確有喜歡幫體育選手或是代表隊取外號、小名的傳統,像是日本的女足的「なでしこジャパン」就取自日本傳統女性模範「大和撫子」,日本的棒球代表隊更是直接就取名「侍ジャパン」——因爲是國球所以就以「日本武士」當代表。

這次的奧運馬術代表因爲平均年齡超過40,但是自稱「昭和日本」或是「大叔日本」好像又有點違和,後來就以「初老日本」作爲自嘲的代號。但是初老日本居然在整個歐洲選手們掛帥的馬術項目,拿下了睽違92年之久的獎牌。上次日本在馬術項目拿牌,已經是1932年、後來戰死在硫磺島上的軍人西竹一的事了。

不過這個「初老日本」會造成這麼大的反應,其實還有更多的社會背景。

「初老日本」隊員,由左至右:北島隆三(38歲)、大巖義明(48歲)、田中利幸(39歲)、戶本一真(41歲) 圖/歐新社

這次奧運的開幕席琳狄翁,或是閉幕的美國湯姆克魯斯、DR.DRE、史努比狗狗和嗆紅辣椒們,不要說初老,有些根本就進入老年了。整個90年代的巨星結果現在還在第一線的舞臺上,這樣人類因爲壽命增長,同時也讓活躍時期變長的現象,其實也出現在體育界等過去覺得最吃天分、最需要年輕的領域。

不管是足球的梅西、C羅,或是籃球界的詹姆斯等,30幾歲快40的年紀,過去只要還能留在場上就讓人家覺得非常厲害了,結果現在還有許多離初老只有一步之遙的選手們,繼續發揮着頂尖表現。過去二十年來這種現象尤其明顯,讓我們這些小時候看過「阿信」的昭和男——沒錯,或許也可以說是「初老」男子們感概不已。畢竟過去連續劇裡的阿信,40歲就已經完全是歐巴桑了,但現在40以上的美魔女帥大叔,只要打開手機整個網路上到處都是。

不過其實初老日本會引起反響,也不只這些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已。

在21世紀初期前後,日本遭遇到空前的不景氣所引起的「就職冰河期」。在習慣大學四年級就開始各種就職面試,拿到「內定」之後畢業直接到公司上班的日本,正常的話每位學生都會拿到一個以上的內定機會,但是在就職冰河期的慘烈時期,最慘時應屆畢業生平均拿到的內定數居然在0.7以下。也就是單純計算的話,當時的大學畢業生10個裡就會有3個將來是沒有正職工作的。

而且日本有非常明顯的求人(徵人)與新人入社季節習慣,所以這些在畢業期沒有找到工作的新人,只能做打工或是派遣等非正式僱用的工作。但是到了第二年的求人求職期時,又有新的畢業生出校門,而日本傳統對於留級、延畢等又不是很友善,臺灣流行的「尋找自我」和「充電期」,在過去日本卻會被認爲是不務正業、沒讀好書或是「你那段時間是在幹嘛」而已。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在年輕時沒有拿到正式員工身分的日本勞工,許多就一直到了40多歲還是派遣社員,過着雖然餓不死但是比起其他世代待遇就是差很多的人生至今。

在21世紀初期前後,日本遭遇到空前的不景氣所引起的「就職冰河期」。圖爲日本就職活動的示意圖。 圖/美聯社

而這個世代剛好在今年就是在40歲前後,也就是日本馬術代表隊「初老日本」年齡相近的人們。這羣跟自己同世代的「同梯」們拿到了奧運獎牌,當然讓他們於有榮焉,感覺上幫自己悶到今天的人生出了一口氣。但是如果回到現實,這個社會問題完全沒有得到解決。尤其是以安定志向掛帥的日本,又不像臺灣充滿那種「大不了我去開個攤子賣炸雞排」的自營商奮鬥精神,泡沫經濟崩潰後造成的就職冰河期,受難者仍然沒有受到真正的重視。從更遠的角度來看,當這羣人進入老年時,各種福利制度沿生的社會問題,想必只會更嚴重而已。

當然,這種狀況其實不只日本,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出現在臺灣。像我這個昭和50年男(1975年),過去在學術界其實也有同樣的不愉快經驗。比我們大幾歲的學長們的舊制,是拿到博士之後就副教授任用,但是到了我們這個世代就變成博士學位是從助理教授起跳了。當然,因爲學界風氣的關係,我們這個世代拿博士比過去簡單了很多。但是在職場上,我們這個世代遇到上面種種的壓迫;明明比我們年長的人一進來就專任副教授,我們助理教授就算了還被各種什麼短期專任(專任待遇但是一年一簽,不漲年資)、專案教師(待遇更差的契約型教師)等等變形制度壓迫,真的要提升等的時候各種花式刁難更是讓你歎爲觀止。

過去我也認爲這種現象不會是常態,因爲真的再壓制我們這個世代的話,比我們老的那一羣如果退休,就會出現大量的副教授跟教授不足的狀態。後來我發現我真的太天真了。因爲除了少子化讓教學需求本來就變少了之外,最重要的是——當真的麻煩出現時,那羣人根本就退休了,完全不干他們的事啊!

相信我,臺灣各界都有這種狀況,不信你可以去問問。

被老的壓了幾十年,想到終於輪到自己出頭的時候結果更年輕的又上來了。「初老日本」代表的其實就是這麼一羣「被跳過」的一代。不過雖然這羣選手自嘲爲「初老」,但是現在的40歲在感覺上其實根本就是中年初期而已。人類的健康和體能程度提升讓老化的速度變慢,或許是給我們這羣初老日本世代的唯一安慰吧。只是面對上下的夾擊,我們同梯的拿了一面奧運獎牌(雖然我覺得土耳其的無課金大叔也算是我們同梯)當鼓勵,我們這羣中古的大叔們,真的比起過去六十幾歲就退休享清福的老人們,可能要再多辛苦、多努力一段時間了。

圖爲巴黎奧運馬術,「初老日本」的大巖義明。 圖/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