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12年,放棄MIT的北大天才結婚了!

12年前,一位北大的學子宣佈出家爲僧。消息傳出後,震驚全國。無數人來到北京的龍泉寺,慕名尋找一位名叫“賢宇”的法師。

人們對他如此好奇,不僅僅是因爲他拋棄北大,轉而出家的選擇,還因爲他是一位天賦異稟的數學天才。

早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還沒有出家的柳智宇(“賢宇”法師原名)奪得了2005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的金牌。一年後,他加入國家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技壓羣雄、滿分第一奪得金牌,隨後被保送進入北大的數學系。

那一年,同樣參加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數學家彼得·舒爾茨(Peter scholze)僅爲第6名。

15年後,舒爾茨已經成爲菲爾茲獎的獲得者(數學最高獎項、被視爲數學界諾貝爾獎),無數人感慨之餘不禁遺憾:那位年少成名的數學天才如果沒有放棄數學研究的道路,現在是不是也成爲了成果斐然的中國頂尖數學家呢?

這位中國少年,曾是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滿分金牌、北大數學系尖子生、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得主…… 被視爲數學天才,揹負衆人期待。但北大畢業後,他卻走上了一條不被理解的道路,赴北京龍泉寺剃髮爲僧。

而在出家8年後,柳智宇卻又決定再次調整人生的方向,走出廟門,下山入世,目的是“普度衆生”,但對於已滿而立之年卻未曾完整經歷世俗生活的柳智宇而言,“衆生” 遠比他想象中複雜。以一個僧人的身份行走社會,讓柳智宇度過了4年艱難的日子,卻也在搓磨之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諦。

去年,柳智宇默默選擇了下山還俗,就職於一家老牌的心理諮詢機構,致力於推進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心理學的融通,幫助更多人解決心理問題。他在接受採訪時淡然地說道:“很多人問我,當初爲什麼要出家,現在又爲什麼要還俗?其實出家與還俗,都是在追尋生命的答案。”

而近日,他發佈新書《人生每一步都算數》,在與俞敏洪對談時提到,自己已經結婚,稱稱戀愛也是一種修行。

那麼,出入之間,柳智宇的生命到底經歷了什麼?

工作中的柳智宇, 圖片來源自網絡

出生於湖北的柳智宇從小就是一位“佛系”男孩,聽話、性格內向,甚至有點古怪。加上身材瘦小、體弱等原因,他幾乎不怎麼參加體育運動。

同學們玩的遊戲,他不太感興趣,一直沒什麼玩得來的朋友。他對物質也十分寡淡,很少逛街購物,從不在乎吃穿用度。

在老師、父母、同學甚至柳智宇本人眼中,兒時的他都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長輩拋出一個批評的眼神,他就會自責又害怕。他渴望表揚,而最直接的途徑就是考高分。他不看電視,不看報,也沒有什麼朋友。學校組織看電影,他藉着影片閃爍的微光,做完了一張物理複習卷。他最期待考出好成績後的那堂課, “有時候上一堂課,就一直在等着一句表揚的話。”

但聽話和認同,是兩碼事。

柳智宇身體不好,體育中考前,老師暗示他不用擔心結果。考立定跳遠時,他偷偷帶上捲尺,生怕考官多算了,但結果還是滿分。他覺得這對其他同學很不公平,和父母說要舉報,父母一臉驚恐,後來他自己寫了一封匿名信,偷偷遞到信箱。

因爲其他家長的舉報,考官事後受到了處分。這無法彌合柳智宇和父母在精神上的分道揚鑣。父母教導他成爲“好學生”,他曾爲此自豪;但他從此覺得,父母不再能理解他要走的路了: “他們所關心的是我的前途會不會受影響,而我所關心的,是一條心靈的出路。”

如果非要說柳智宇有什麼愛好,值得一提的便是讀書。只有在書中,纔有屬於他的一方天地,也是他獲取心靈養分的唯一途徑。

他對數學真正感興趣,始於小學。

四年級的週末,柳智宇去上啓蒙老師劉嘉的數學培優班,題目很難,最初一道題都做不出來,費盡腦力,漸漸能做出一兩道題。但他並不感到挫敗,反倒覺得解法中充滿智慧。

更重要的是,因爲在數學上的天賦,他時常被誇獎和鼓勵。柳智宇坦言,就是這個原因他才走上了數學這條路。

之後父母幫他報名參加了一些數學培訓班,這更加讓他感受到數學的美。因爲在培訓班上,老師除了講數學以外,還會講許多數學背後的深刻哲學。

每次上完課,已過晚上九點。柳智宇走過繁華的街道,仍在回味課上的細節。他寫文章記錄當時的感受: “那是另外的一個世界,數學的世界,其中並沒有凡庸瑣碎的得失譭譽,只有自然的美、人類心智的美。”

與之相比,世俗生活是那樣平庸。 遊戲和異性,青春期男孩的兩大欲望,他都極力剋制,連與人聊天都覺得是浪費時間。 “常常是咬着牙與它們鬥爭”,因爲會使自己“沉淪”。

“腦筋的靈活程度,我教了一輩子書,這是第一人。” 十餘年後,高中數學競賽教練餘世平還是會對柳智宇豎起大拇指。

隨後,柳智宇憑藉優異成績進了華師一附中理科實驗班。 高三又拿到北大數學學院的保送資格,併入選國家集訓隊。 整個學校都對他寄予厚望,這所湖北省首屈一指的競賽強校,此前還從未出過一枚奧數金牌。

對柳智宇來說,競賽之路行至此,不再是探究數學的奧妙,而是在一輪輪機械訓練中向金牌靠攏。

柳智宇從小學開始一路賽到大,贏的太多,沒有敵人的人最易厭戰。

他早已獲得了北大數學系的保送資格,再戰,也不是爲了自己而戰,而只是機械地反覆投入一場場無止境的循環賽中。因爲從小就參加比賽,柳智宇目睹太多優秀的學生被碾壓成泥,生活的坎坷被他視爲難忍的磨難。

拿到保送後,他主動去關心因競賽失利被動參加高考的同學,問怎樣才能幫助他們。同學回答,我們需要的是做更多的題目,掌握更多的方法,你的幫助不是很重要。

柳智宇在出家後曾返回母校探望

爲了融入同學,他還強迫自己去學音樂和體育,可不被大家所接受,認爲他是僞君子,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指點點。

柳智宇很痛苦,他的夢想是能夠加入甚至創造一個環境,與一羣人“在一個自由、溫暖的氛圍中一起探索生命的真諦”。

直到大一入冬時,柳智宇加入了北京大學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兩個社團——禪學社與耕讀社。一位社團內的師姐評價他, “總是有很高遠的目標,總是在追求什麼” ,像一株爬山虎,始終在向上攀緣。

柳智宇高中時候就喜歡探索人生與宇宙的終極奧秘,也寫過關於人生終極目的的哲學論文,但這些思考終不成體系,而在禪學社,柳智宇覺得精神指向漸漸清晰了起來。

作爲社團唯一的骨幹和精神領袖,柳智宇經常組織一些出遊和奉粥之類的公益活動。 2008年5月,柳智宇第一次帶領社團去參觀龍泉寺——他在兩年零四個月後選擇出家的地方。

柳智宇在寺裡見到了賢慶法師,也就是耕讀社的創始人鄧文慶。賢慶法師說了自己出家的經歷,這對柳智宇有多少參考價值不得而知。後來很多人把柳智宇加入社團當作尚佛的開始,其實都忽略了若干蛛絲馬跡。

那年,在他奪得金牌、萬千榮譽加身之後,他寫了一篇日記,其中有幾段:

文中已透露出看破紅塵的意味,可惜,這篇日誌被華師一附中當做優秀學子爲國爭光、爲校爭光的自白。

當他還在瀋陽參加集訓時,面對突然造訪的校長,他冷淡地說,我個人不需要這塊金牌,而你們一附中需要這塊金牌

華師一附中

校長懵了,趕緊給柳智宇的班主任打電話把他接回武漢,反覆勸說,一週後,柳智宇重返國家集訓隊,最終給華師一附中捧回金牌。

在我們的文化中,集體榮譽從來都比個人生命體悟更重要。

2008 年 5 月,柳智宇第一次帶領社團參觀了龍泉寺。而他在這裡也認識了賢慶法師,也就是耕讀社的創始人鄧文慶。事實上,在這之前,耕讀社的兩任社長都出家了。

他的這些變化,父母也都看在了眼裡,急在心裡。在父母的人生規劃裡,麻省理工學院將是柳智宇人生的下一站。

2010 年春天,柳智宇就收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全額獎學金。父母自然是歡天喜地,簽證早就辦妥,行李也收拾利落了。但柳智宇心底卻另有打算,與龍泉寺的關係是越來越密切。而父母的多次試圖“糾正”,並沒有奏效。

其實當初申請麻省理工學院,也是柳智宇的權宜之計。他不希望父母有過多想法,更不想讓他們失望傷心。但該來的總是要來,就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幾個月後,柳智宇做了一生中最叛逆的決定——遁入空門,出走龍泉寺。

十多 年前,龍泉寺和國內很多日漸沒落的寺廟一樣,斑駁破舊的寺廟院牆和寥寥無幾的香火,互相呼應着寺廟的頹勢。

在龍泉寺住持的醜聞事件爆發之前,這座位於北京郊區鳳凰嶺腳下的古剎幽靜而低調,在寺裡走來走去的有僧人,也有還沒剃度的修行者,他們大多戴着眼鏡,看上去年輕瘦弱,戴着眼鏡。

2004年來自福建的學誠法師,來到龍泉寺後,就揭開了龍泉寺“極客之路”的開頭。

當年隨學誠法師來到龍泉寺的八位弟子中,其中有四位出自清華和北航,此後陸續加入龍泉寺的僧衆中,還有不少僧人也出自北大清華等名校。

比如負責寺廟文化部的賢啓法師 (清華大學核能和熱能物理博士) 、監院禪興法師 (清華大學流體力學博士) 、賢慶法師 (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 、賢威法師(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賢兆法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等。

因此,龍泉寺也被網友戲稱爲“學霸寺院”、“清華北大分校”、“史上最強科研實力寺廟”,這些高知僧人在龍泉寺也確實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龍泉寺曾因“賢二”的卡通形象走紅網絡

以世俗的眼光看,這些僧人是社會上的佼佼者,中產家庭、名校畢業、體面工作。但因爲一個決定,他們離開了原生家庭,隱入深山古寺,成爲龍泉寺的高知出家人。

而柳智宇的加入讓龍泉寺的神話達到了巔峰,記者們來了一撥又一撥,有南昌的年輕人專程坐 22 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北京,只爲遠遠看他一眼。僧團只好把柳智宇轉移到一個偏遠的練功房裡。

柳智宇的郵箱至今保留着 MIT 教授的回信,她說自己被柳智宇的郵件深深打動了: “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認清自己的道路。”

8 年過去,柳智宇再次變更道路,準備下山,他想重新建立與俗世的聯繫。

對於他的選擇,蔣方舟有些疑慮。她覺得柳智宇比世上絕大部分人都要善良和純粹,他想要更大程度地去渡人,但他忽略了一點:

作家蔣方舟

柳智宇比蔣方舟高兩屆,都曾在武漢華師一附中就讀

都是衆人眼中的天才少年,分別在文學和數學兩個領域,揹負了無數人的熱望

有太多的原因造就了今天的柳智宇,也無法用一個解讀來“蓋棺定論”。

有遺憾,是數學界的損失,有執拗,使父母失望,但這一切終將和解。

當柳智宇首次接受媒體的採訪,他說自己自己“不是出家而是回家了”。然而後來的12年時間,他逆向而行,又黯然迴歸,出入之間,柳智宇遇到了許多事,也經歷了很多難以言說的心靈打磨,最終明白了出家爲僧或許並非自己人生的最終歸宿。

現在的柳智宇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工作認真細緻,少有娛樂活動。而在閒暇之餘,他還保留着從前修行的習慣,比如他與別人打招呼的時候會雙手合十,休息的時候有時會打坐冥想,吃素、齋前唱誦等。

從天之驕子到入廟爲僧,12年光陰似箭,對於柳智宇來說,人生的每一步選擇都算不上輕鬆。 所謂生命的答案,或許只有走到人生盡頭,才能窺見一二。

參考資料:

龍泉寺高知出家人的母親們 | 穀雨

GQ 剛剛,這位數學天才從龍泉寺歸來!

北大數學天才柳智宇出家9年首次接受記者採訪

《柳智宇下山》

蔣方舟 天才的出走

長江日報 僧人證實柳智宇修行寺中有多位北大清華高材生

《柳智宇:出家者說》,賢宇的博客

《北大數學奇才出家前後》,南方人物週刊

本文系授權發佈,版權歸精英說所有,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佈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爲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