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箋「可替代同成分」?藥局慘遭網公審:1顆4元買貴

蘇一峰質疑,新規定等於鼓勵藥局去進貨最便宜的臺廠同類藥品。圖爲藥師配藥情形。(示意圖非當事藥師、藥局/資料照)

衛福部健保署規畫,10月起自牙醫診所開始,針對開立藥品處方箋時,醫師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如果沒有說明,將視爲可以替代,方便社區藥師調劑,半年後再將藥品處方箋正式改爲成分名。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這等於直接鼓勵藥局,去進貨最便宜的臺廠同類藥品,反正也沒有人抗議關心。且社羣平臺立刻出現公審藥局案例,有網友買到1顆4元的肌肉鬆弛劑,質疑比別家貴2倍,令人傻眼。

「蘇醫師說,衛福部把處方籤改成同成分藥品都可以,就是鼓勵藥局囤貨最便宜的藥!有人覺得蘇醫師危言聳聽,我覺得是你不瞭解臺灣人!」蘇一峰31日在臉書發文附網路截圖表示,許多臺灣人對於醫療的花費斤斤計較,去買需要醫師處方的指示用藥,一顆藥四元都可以上網靠北了!臺灣人還會回到店裡面嗆聲、教藥局怎麼做人、上網公審!請問有腦袋的藥局,要進貨成本便宜的藥品還是貴的藥品?

蘇一峰的附圖中顯示有網友在「靠北天母幫」社羣抱怨,上週他去巷口某藥局買肌肉鬆弛劑,一排10錠40元;結果今天他去別間藥局買同樣的藥,賣一排10錠20元。該網友跑回前間藥局去質疑此事,女藥師說「我們就是這個價錢,不滿意就去別家買」,讓他決定連慢箋都去別家領藥

「蘇醫師說,未來處方箋改成同成分的藥品都可以的話,就是變相鼓勵使用最便宜的藥品!」蘇一峰發文直呼:美國經驗,自從改成處方箋同成分的藥品都可以,仿製藥學名藥比例從4、5成一路攀升,到2022年有91%的處方箋藥品都是使用便宜的仿製藥!「人性主導醫療品質的走向!」

網友表示「同樣的藥跟同成分的藥是兩回事」、「那種只要便宜的人,請他去印度買好了」、「同成分,不同製程、不同精準度,同重量的有效吸收成分比例並不會一樣。不過那些覺得藥價,應當比衛生紙便宜的人,大概願意每餐吞一把藥丸吧?」、「要長期吃慢性疾病的病患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