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照妖鏡
有經驗的初中家長說,四年級牛不算牛,六年級牛也不算牛,穩住了初二的牛纔算真的牛。
高中家長可能還要加一句,穩住了初二還不夠,高一挺過去不跌出自己的百分位,牛娃的人設大概纔算立住了。
小學家長只要有點成績就要曬一下,考了295、評了三好生乃至多做了幾頁練習題,都能讓老母親興奮一個晚上。
到了初中,可能期末考試考了絕對前排,家長才會忍耐不住,悄摸摸找個沒有熟人的地方曬一下。
因爲初中雖然只按成績說話,但你很難保證孩子每次大考都能發揮正常,不被拽下高臺。
到了高中,家長們就只看小學和初中家長們的各種曬,末了還不忘提醒一句:
沒到高考,我們都不曬,因爲不敢保證到時候一定能夠發揮正常。
當然,看了清華夫妻命案之後,我覺得家長最好不要曬,因爲世事難料。最頂級的人生也可能隕滅在夢剛剛開始的地方。
扯得有點遠,做爲初中家長,初二過了一半,整體感受是:
初二是一面照妖鏡,能夠照出孩子的智商能力和天分,也能照出家長的心力交瘁和無能爲力。
初二是個重要的分水嶺,從觀感上來說,確實是的。
在這一年,有的孩子通過努力坐穩了前三的位置,有的孩子還在菜雞互啄中忽上忽下,還有的孩子已經徹底掉隊無法挽回了。
這些狀況是怎麼形成的?我想,外在表現是成績,背後的因素則是下面這些:
一是個人能力的原始積累。可能初中家長對小學階段的重要性是感受和理解最深刻的。
小學階段的積累對於整個升學考試過程來說,就像每個發達了的人,他的第一桶金。
初中是在小學基礎之上的揮斥與奔騰,小學基礎的厚薄,習慣的好壞決定着初中你能蹦多高,跑多快。
如果你見到哪個孩子突然崛起,實現了所謂的“逆襲”,就覺得小學階段的規劃和積累不重要,那真是大大的誤解。
能夠突然進步,那是因爲他之前的功底尚在,只是缺少方法上的訓練,否則是萬萬沒可能出現所謂的逆襲的。
比如,一個孩子語文相比之下是拖後腿科目,只能考到70多分,有的人是基礎失分,有的人是閱讀失分,還有的人是作文失分。
不管哪種,經過針對性練習,成績迅速提升到90分,有很多孩子都能做到。
這是因爲他們從小沒有在理解能力的培養方面嚴重缺失,學科底蘊是夠的,只是缺少一點審題、做題的訓練。
除了知識能力方面的積累,小學最重要的一項積累是經由天長日久堅持的行爲習慣的養成。
有的孩子早在三四年級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時間觀念,做作業的時候知道卷面整潔,書包收拾得乾淨整潔,不亂扔東西等等。
但有的孩子到了初中還要每天都在亂紙堆裡找作業,每換一科都要花上5分鐘找東西。
這種行爲習慣方面的問題,不只是表面影響了時間效率,還說明孩子做事缺乏條理,大腦裡對事物的認識比較混亂。
而且年齡大了,矯正起來也很困難。
孩子學習如果只是中上水平,這些行爲習慣方面產生的影響尚不明顯。
但是如果已經進入頭部,就像成績從80 分提升到90分比較容易,但是從95提升到98很困難一樣,頭部孩子之間的競爭屬於對毫釐之差的爭奪,一分的差距產生的排名差距就是幾十甚至上百。
產生差距的原因很多時候就是行爲習慣問題帶來的差距。
一個孩子如果成績一直止步不前,各種方法也都嘗試過,除了內驅力不足之外,很可能就是行爲習慣方面有問題,除了日常生活上太過懶散之外,可能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方面也比較懶惰。
學習習慣方面比如不預習複習,不定期清零錯題等等,學習思維方面比如不願意面對難題,不肯進行深度思考等等。
這種問題有時候需要強有力的外部援助來解決,有時候則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引導才能徹底解決。
二是個性習慣的培養修正。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好,不是能力高低的問題,是性格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能夠長期堅持高強度的學習,保持成績穩定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
但有的孩子就只能堅持很短一段時間的高強度學習,成績稍有起色就“飄”了,開始放飛自我,然後就開始了過山車般的起起伏伏。
性格問題還分爲兩個方面:
一個是過於虛浮,容易自我感覺良好,只要學了一點就覺得自己學了很多,只要稍有進步就覺得自己學的很好;
另一個是個性不夠堅韌,對困難的感知更敏銳更痛苦,不能爲了實現目標進行長期的艱苦努力,或者不能面對挫折和困難堅持不放棄。
個性的培養需要從小時候做起,需要有意識地訓練。
奈何,孩子小時候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有的孩子個性堅韌只是因爲天性堅韌,還有的孩子個性堅韌是潛移默化了周邊親人的個性特點。
而很多家長自己本身個性方面就存在天馬行空飄忽不定不夠堅韌的問題,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又意識不到堅韌的個性需要有意識地培養這一點,孩子當然也就會出現對應的問題。
三是心智成熟程度的高低。很多家長都愛說,我家娃太幼稚,心智不成熟,吃虧了。
但其實,孩子的心智成熟早晚和家庭教養方式高度有關,也就說,說起來還是家庭的問題。
多孩家庭的孩子相對來說心智成熟程度會略早一點,因爲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資源的競爭。
以前家庭條件沒那麼好的時候,老大都是家裡的責任擔當,需要帶領弟弟妹妹們分擔父母的壓力。
時代不同了,現在經濟條件很好的情況下,二胎家庭裡的老大反而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需要父母特別關注心理和行爲方面的變化。
另外,家裡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特別容易產生“要把最好的給他”的想法。所謂最好的包括不吃苦,包括不用面對困難和壓力。
很多孩子從來沒有分擔過家長的一點點事情,能把快遞從門外拿到門裡都能讓家長感動半天。
所以自然也就失去了通過接觸各種生活裡的事務提升處理問題應對難題的大腦反應機制。
學習方面也是,遇到一點問題,家長們都是貪圖短平快,既然有能力,那我們就找一對一老師解決吧。
於是,孩子失去了面對挫折和失敗時充分感受不快和痛苦的機會,經由痛苦昇華內心的通道被阻斷了,當然也就不容易建立起所謂的自驅力。
那怎麼辦呢?
遵循生活規律,讓孩子儘量參與生活,能夠體驗不同的感受並得到成長。遇到問題的時候,儘量現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着解決一下,家長不要太着急出手。
當然,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受限於如今的快節奏催人成長。
需要早點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績,以及對優質教育資源爭奪的需要等等,家長們自己都很難心態平和,對唯一或者唯二的孩子也就更加不能淡定了。
我們家長自己也需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以上。天氣真好,奈何卻不能沐浴一下這麼好的陽光,┑( ̄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