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你還在忙?學者分析數千封假期信件:炫耀身分地位

雖然工作有很多討厭的地方,但工作也讓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體驗心流。路透

創造心流體驗

亞凡特還提到成就感與工作過程本身有關,尤其是我們全心沉浸在挑戰中的狀態,也就是心流(flow)。這個詞是由心理學家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

契克森米哈伊說明,心流體驗來自清楚又困難的目標,這類目標需要我們發揮最佳思考能力與心力才能完成。處在心流狀態時,我們會全心專注在眼前的任務,忘卻自我,時間也快速流逝,完全沉浸在當下時刻與眼前的任務中。

並不是任何工作、任何時刻都能進入心流。有時候,工作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爛,這時候我們就會擔憂、焦慮,甚至恐懼。反之,有些工作也可能完全無法讓我們發揮,這時候我們就覺得無聊透頂。無論是哪一種極端,都會讓人漸漸無法投入。

契克森米哈伊指出,比起其他時候,受試者在這類工作時會更想要離開工作場域到其他地方,這對男性工作者來說尤其如此。

雖然工作有很多討厭的地方,但工作也讓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體驗心流。

給予明確成就

做喜歡的事情也可能會產生心流,如下廚、玩音樂、運動,但工作以外的生活面向有時候感覺不太能讓人進入心流。

本文出自《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

工作不僅擁有清楚的目標,精進我們的技能,還會在過程中提供回饋,讓我們衡量自己的表現。生活的其他面向就不太會這樣,我們永遠都沒辦法確定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

比如說在家裡,有很多狀況就無法衡量。即使一切順利,家事也很難像工作一樣,有這麼清楚明瞭的勝利。這不是說家事沒價值,而是這些事需要的投入程度與工作不同。

親密關係、親職教養、居家修繕、打掃、備餐、洗衣服……這些事根本沒有結束的一天,有些根本一點都不好玩。

看到這些麻煩,就可以想見爲什麼我們會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因爲工作帶來的獎勵清晰明瞭。工作也可以變成一種解脫,漫畫家提姆.克里德(Tim Kreider)把這種情況稱作「忙碌陷阱」(the busy trap),也就是不只沉迷於忙碌中,而且「害怕面對沒有工作時可能需要面對的事情」。

尿布、碗盤、掃除、小狗全都聲聲召喚,這不是假裝沒看到就會消失的。有時候,過度工作代表我們更沒有心力處理這些雜事,不知不覺把情況搞得更糟。

標誌身分地位和價值

「最近怎麼樣?」有人問。「忙瘋了。」我們回答。這是表示我們身分地位和價值的一種方式,還可能有一點點討拍的成分。

「壓力讓美國人覺得自己忙碌、重要、被需要,」《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佛羅倫斯.金(Florence King)說:「同時又覺得自己遭到剝奪、忽略與傷害。

壓力讓美國人覺得生活豐富有趣不無聊;壓力也帶有一種情緒敏感的假設,有點像是舊世界(Old World,譯註:指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之前所認知的『世界』,包含歐洲、非洲、亞洲)的人會說,貴族容易緊張或生氣。簡單來說,壓力已成爲一種地位的象徵。」

金的這段話是在二○○一年說的。二○一七年,三位研究者的共同研究證實了這個說法。他們把在社羣媒體上「假謙虛,真炫耀」工時長的行爲和地位高的認知連結在一起。

研究者發現:「工時長、沒空休息,讓忙碌的人在人力資源方面得到更高的評價,大家覺得這個人很珍貴、很受歡迎,最後就變成正向的身分地位特徵。」

學者安.伯內特也注意到類似的現象。她分析數千封假期信件,就是大家每年都會寄給親朋好友、報告自己近況的那種信,發現「忙碌」的概念不斷出現。

有一封信寫着:「我們就是忙、忙、忙。」另一封信寫說:「我們的行事曆一直都滿得很誇張,但最近更誇張!」伯內特注意到,大家好像很喜歡炫耀自己有多忙、壓力多大、有多煩惱,好像匆忙過活,就跟打出全壘打或考上一流大學一樣值得讚賞。

「天哪,大家竟然在比較誰比較忙!」伯內特說:「重點在於炫耀自己的身分地位。」

把事情做好,得到的名聲就有其客觀價值;而保持忙碌的氛圍,則是培養名聲的一種方法。

有好的名聲,代表同儕和上司可以看到我們的價值。誰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己很受歡迎、很重要?如果可以讓事業更上一層樓,那不就會更想做嗎?

(本文出自《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作者:麥可.海亞特/ 梅根.海亞特.米勒 譯者:鍾榕芳)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