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最早,打仗最孬,貴州的黔軍爲何會成爲最弱的地方軍閥?
說起民國時期的各地方軍閥,貴州的黔軍總是容易被忽略,遠不如同爲西南軍閥的滇軍、桂軍以及川軍來得有名氣。而關於黔軍的發展歷程,自然也是鮮有人知曉。
事實上黔軍應該算是民國地方軍閥裡面的老資格,其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民國之前的清朝末期。
1904年,清政府以原練軍常備五營爲基幹,在貴州編成新軍第一標,黔軍由此爲始。這個出道時間基本不輸任何地方軍閥,屬於是最早出道的那一批選手。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貴州新軍也隨之發動起義,並在起義成功之後成立了軍政府。由於當時地方各省大都實行自治,各地方部隊也隨之變成了地方武裝,並以其所在區域劃分,黔軍也由此而得名。
早期的黔軍非常活躍,屢屢出省“輸出革命”。想當初貴州纔剛剛反正,都督楊藎誠便率領黔軍北伐湖南。
後來在護國戰爭期中,黔軍作爲護國軍一部兵出湖南,在湘西和北洋軍打得有來有回,有力配合了川南主戰場的作戰。
緊接着在護法戰爭中,黔軍又打着“靖國”旗號西進四川,與把北洋川軍按在地上摩擦。
再還有1927年的北伐戰爭,黔軍也是國民革命軍的一部分,參加了北伐。其中王天培的第10軍從黔東一路破關斬將,一直打到了山東,算是爲黔軍打出了一點名頭。
不過這也已經算是到頂了,在當時的各地方軍閥裡面,黔軍依舊只能算是水平最菜的那一批。軍隊規模小,裝備水平差,兵員素質也不高。
甚至從嚴格意義上講,他們都算不上是一支獨立的地方軍閥。因爲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面,黔軍都是隔壁滇軍的附庸。
沒辦法,貴州這地方交通落後,土地貧瘠,屬於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窮鄉僻壤,各方面的資源條件和隔壁的雲南、四川以及湖南等地壓根沒法比,根本不具備建立一支強大軍隊的本錢。當時黔軍想要發展擴軍,要麼就是找滇軍資助,要麼就是去四川打劫。
另外黔軍內部的矛盾也很嚴重,興義系的新舊兩派長期不對付,時不時都會上演政變宮斗的鬧劇。這就導致黔軍出現了和當時川軍類似的問題,長期處於內耗之中,沒有精力去搞發展。
除了自身的問題外,外部勢力的打壓算計是阻礙黔軍發展的重要因素。像早期黔軍被滇軍踩在頭上作威作福,一直難有出頭之日;後面黔軍又在北伐戰爭中各種當炮灰,原本就不厚實的家底被消耗一空。
當然對於黔軍而言這些都不算什麼,因爲更慘的日子還在後面。
1932年,王家烈被任命爲貴州省政府主席,開始執掌黔政。這個人才能相當有限,面對貴州外憂內患,財源枯竭的爛攤子,不僅沒有做出有效的治理改善,反而是越搞越糟,連軍隊都被弄得烏煙瘴氣。
當時的黔軍內部不僅四分五裂,裝備水平也是極差,火力配置甚至連紅軍都比不上。像王家烈的25軍,全軍僅有50多挺機槍,不到紅一軍團的四分之一。另外黔軍的士兵素質也是極差,一手步槍,一手煙槍,是當時有名的雙槍兵。
不誇張地講,那時候的黔軍就是全國最菜的地方軍閥,比之川軍都還要差上一大截。想當初中央紅軍長征,貴州副本是最好刷的。幾乎是暢通無阻,沒有遭遇,黔軍基本上就是一戰即潰。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堵截紅軍的失敗,黔軍也迎來了自己的退場。當時蔣介石乘追擊紅軍之機派中央軍入黔,一舉完成了對貴州的掌控。隨着1935年5月王家烈請辭軍長離開貴州,代表黔軍的25軍番號也遭到了撤銷,所屬五個師被打散編入了中央軍序列。
自此,黔軍再不是一個完整的地方軍系。這也是爲何後面的抗日戰爭中,川軍、滇軍都打出了名氣,而黔軍鮮有被提及的重要原因。事實上黔軍的部隊是參加了抗日戰爭的,並且還打出了十分不俗的表現。
比如在臺兒莊戰役中,黔軍140師在禹王山和日軍血戰,全師傷亡超過3000人。武漢會戰中,黔軍121師在田家鎮松山口硬鋼日軍兩個聯隊,死戰不退。長沙會戰中,黔軍102師堅守新牆河20多天,戰後全師僅存官兵五百餘人。松山戰役中,黔軍103師全殲鬆井聯隊……
當然抗日戰場上不僅僅是黔軍在拼命,還有更多的黔籍子弟兵。據統計,貴州一省在抗日戰爭期間徵集了約80萬兵源出黔抗戰,而當時貴州的總人口也不過才千萬出頭,這個比例無疑是相當高了。
所以不要說黔軍一無是處,雙槍兵如何,草鞋兵又如何,至少在家國危亡時,他們敢於挺身而出,拿命去保家衛國。僅憑這一點,黔軍就應該值得我們尊重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