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聲中 四接環評過關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大會26日在環境部舉行,環保團體衝到臺前,高舉標語抗議環評違法會議無效,場面混亂。(姚志平攝)
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相關位置圖
雖然衝突不斷,環境部環評大會26日曆經7小時討論,審查通過「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但由於環團踢爆,協和電廠土壤檢出多氯聯苯超標,環評委員要求臺電應處理、改善土地污染問題。臺電承諾,會先清除土污,再開工,因此「動工時間難預估」,恐讓四接2032年營運計劃生變。
動工難預估 2032營運添變數
臺電規畫將協和重油電廠改建爲燃氣電廠,並將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該案2018年提出後,引發破壞珊瑚礁等爭議,歷經6次初審,在地方與環團抗議下,臺電做過2次修改,原本面積達29.25公頃,東移後再下修至14.5公頃。今年1月17日第6次專案小組審查時以「通過」、「不通過」兩案並陳送環評大會決議。
昨日環評大會有13位學者專家委員出席,7名行政機關代表中,環境部長彭啓明迴避未參加,擔任主席的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未表示意見,1名專家委員先離席,最後,17名環評委員以共識決,宣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
環評大會昨上午近10時舉行,就發生衝突,環境部原本限制只有20名民衆可以旁聽發言並採抽籤制,在民衆抗爭下,開放51名民衆都進場,入場後,民衆黨立委張啓楷隨即提出程序問題,質疑環評書件公告時間、臺電隱瞞資料。
環團則以協和電廠土壤檢出多氯聯苯超標,做爲攻防重點,並發動杯葛、高喊散會、訴求退回專案小組。主席葉俊宏見氣氛過於對立,宣佈休息10分鐘,環團火力不減,因此休息至中午12時。
繼續開會後,環團持續抗議,還有人丟椅子,會議在吵雜聲中進行。面對環團杯葛,支持開發案的團體、基隆市裡長與議員以離席表達抗議,呼籲環團應學會異中求同。
填海造陸 下修至14.5公頃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臺電早在2019年調查發現土壤污染,卻在同年12月挑選未受污染的點位檢測,在環評資料卻宣稱無污染,環委應發揮良心,勿當臺電的共犯。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質疑,該開發廠址發現多氯聯苯超標,卻在基隆市政府未調查狀況下,就繼續在環評大會審查,應該退回初審。
臺電則說,協和電廠爲燃油電廠,改爲燃氣機組前,需先全廠檢測,施工單位爲提前進行非屬環評項目的自主調查,後續將依《土污法》相關規定辦理,並無刻意隱瞞。
土壤污染 臺電承諾先清除
隨後,審查會改爲環委閉門內部討論,針對土地污染、生態保育、航行安全等多個議題會商,雖有委員提出質疑,但歷經約2個多小時後,以共識同意「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但應將2019年至今土壤及地下水自主調查報告資料納入定稿附錄,增加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地點、項目及頻率,後續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辦理。臺電環保處長吳政宏說,會先清除土污問題,再開工。
雖然協和電廠改爲燃氣廠的環評已通過,四接預計2032年營運,但臺電坦言「動工時間難預估」,因工程招標、機組採購、取得證照等行政程序,都是昨日環評通過後才能進行,況且還要先清除土壤污染。
臺電副總經理鄭慶鴻強調,開發廠址的59個點位檢測,僅有1點多氯聯苯超標,總石油碳氫化合物僅佔59點中的4點,兩者相加僅570立方公尺,絕非民團所稱「全面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