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1習慣竟致食道腐蝕潰傷! 不只水喝太少要小心

很多人都有生病吃藥的經驗,但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可不是吞下去就好。(示意圖/Shutterstock)

很多人都有生病吃藥的經驗,但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可不是吞下去就好。對此,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指出,曾碰過個案因感冒全身無力,晚上吃完藥就往牀上躺,結果出現胸骨疼痛、吞東西更痛的情況,進一步照胃鏡赫見,食道有多處腐蝕性潰瘍。他提醒,導致藥物性食道黏膜發炎或潰瘍,常見於水喝太少、吞完藥就躺下、食道狹窄及蠕動異常等。

李柏賢在臉書專頁「Dr.Le 李柏賢」發文分享典型的藥物性食道炎案例,他表示該名患者,因有食道癌家族史所以安排胃鏡檢查,結果發現食道中段有數個藥物腐蝕造成的潰瘍,所幸切片顯示沒有癌症的惡性細胞或病毒感染,於是便開立制酸劑及粘膜保護劑,經使用一週後症狀即完全緩解。

李柏賢說明,藥物性食道炎在胃腸科門診並不少見,其致病機轉,是因藥物黏在食道上太久,從而導致食道粘膜發炎或潰瘍等傷害。常見原因包括,水喝太少、吞完藥就躺下、食道狹窄及蠕動異常等。

至於常見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有哪些?李柏賢指出,包括降血壓藥、抗生素(尤其是四環黴素)、止痛藥、阿斯匹靈、類固醇、維他命C、綜合維他命、鐵劑、鉀錠、口服避孕藥等。患者會在吞藥後數小時至3天,突發性的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胸骨後痛,要特別注意。

基本上,有典型病史可臨牀診斷,然而李柏賢提到,有些不典型症狀需特別警覺,包含吐血、腹痛、體重減輕等,建議胃鏡檢查合併切片排除癌症、感染等問題。他說明,一般只要停止使用該治病藥物後數天,即會自行痊癒,也會開立制酸劑與黏膜保護劑,以避免胃酸逆流刺激使症狀惡化。

李柏賢提醒,藥物性食道炎常發生在食道中段,由於氣管、主動脈和心臟壓迫相對狹窄,使藥物容易停留,因此,服藥後務必多喝水,也不要立刻躺平,才能讓藥物與食道保持距離、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