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60年文物將返馬太鞍部落 盼喚起耆老記憶讓青年延續文化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館藏500多件花蓮光復馬太鞍部落文物逾60年,其中49件將在9月3日返鄉展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館藏500多件花蓮光復馬太鞍部落文物逾60年,其中49件將在9月3日返鄉展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館藏500多件花蓮光復馬太鞍部落文物逾60年,其中49件將在9月3日返鄉展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館藏500多件花蓮光復馬太鞍部落文物逾60年,其中49件將在9月3日返鄉展出,今與部落耆老簽訂文物借展合約書,並向其說明展覽細節。(羅亦晽攝)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館藏500多件花蓮光復馬太鞍部落文物逾60年,其中49件將在9月3日返鄉展出,今與部落耆老簽訂文物借展合約書。(羅亦晽攝)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是花東縱谷歷史悠久的阿美族古老部落之一,中央研究院60多年前前往學術調查並帶回500多件文物研究保存,由於部落近年萌生「文物返鄉」的念頭,經雙方溝通協調,49件文物將在9月3日回鄉展出,包含末代領袖Sapalengaw的大禮冠頭帽,盼能借此喚起部落耆老記憶,讓部落青年延續文化。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博物館館主任郭佩宜指出,許多原民部落在戰後經歷劇烈變化,包含經濟生活、宗教信仰、傳統祭祀與服飾等,由於馬太鞍部落屬阿美族的大部落之一,因此民族所於1960年代成立後即多次前往進行田野調查。

當時中研院不僅蒐集到末代部落領袖Sapalengaw家族的傳承故事,還留下耆老珍貴的口述歷史、影像紀錄,並採集500多件服裝、祭祀器具、手作工具等文物進行研究與保存。

由於馬太鞍部落近年萌生「文物返鄉」念頭,經雙方討論,中研院尊重部落,讓族人挑選較具代表及文化意涵的48件文物及1件田野筆記手稿回到故鄉,以「心繫Fata’an共作展」的方式展出,今天與部落耆老簽訂文物借展合約書。

大馬太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宏政說,共作展9月3日將於消防局光復消防分隊舊廳舍展出,返鄉文物包含Sapalengaw家族留下的大禮冠頭帽、服飾等離家60多年的文物,展期預計到明年3月4日。

郭佩宜說,博物館的使命是紀錄、研究及保存臺灣各族羣的重要文物,屬守護者而非擁有者,因此 館內人員修復文物過程均以直播方式讓族人直接參與,且共作展的籌備與詮釋均由部落主導,盼能借此喚起部落耆老的記憶,讓部落重新與文物連結。

馬太鞍部落會議主席蔡義昌說,過去不清楚文物如何保存,因此很多手作竹製品、木製品都被當成柴火燒,希望能透過文物展,勾起族人重視文物保存,讓年輕族人學習祖先智慧。

同爲馬太鞍部落族人的縣議員蔡依靜(Lamen Panay)說,中央補助興建的豐羽計劃基地甫動土開工,由於基地有規畫文化展區,希望透過共作展培育部落青年相關館藏知識,待預計明年底完工後,可於每年豐年祭前固定舉辦文物展,讓文物和族人一同回孃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