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場與漁業之共存共榮 海委會APEC圓桌會議邀國內外學者暢談
在第二個議題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教授邵廣昭分享「離岸風場與漁業之共存共榮」,從過去的文獻顯示,風機基座可形成一個繁複的生態系統,評估隨着科技進步及經驗累積,新風機設備及施工不斷演進下,未來風機對海洋生態影響將趨於減緩。當外界質疑離岸風場導致漁民無法捕魚、風機基礎及海纜破壞底棲生物、改變海洋生態系統、培育及覆育可能加速其他生態資源枯竭時,可以多利用風機基礎具人工魚礁培育漁業資源及聚魚效果,有就是讓人工魚礁培育魚類及防止拖網,藉以增加漁業經濟價值及增惠生態系統,並輔以良好管理,可減低人工魚礁是生態陷阱的質疑。
他認爲,當限制風機範圍、過度及非法捕撈,減少基座覆網變成海廢外,也可以創造魚類 生態。禁漁區擴大及強化執法,保護範圍內物種,創造外溢效應,未來可朝向其他有效保育措施區域(OECM)發展。
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資深研究員Jongseo Yim則是分享海洋空間規劃與管理(MSP)作爲有效平衡生態系統與經濟部門的重要性,韓國的海洋空間規劃管理法包含海洋空間規劃、海洋使用分區及海洋空間資料系統,以及擬定政策方向、經營管理、適宜性審查及諮詢機制等程序,未來將融入生態系服務價值。
澳洲Ross分析公司負責人Keith Reid則認爲,海域不確定性高,其資料蒐集及生態風險評估與陸域截然不同,以風場開發對海鳥影響爲例,在敏感性方面,需考量鳥類的丰度、分佈範圍及飛行行爲,在生產力方面,則考量保育狀態及族羣動態;對於高風險物種應有調查指引及強而有力的減輕措施,然而海鳥觀測調查不易是共同的挑戰,需全球集思廣義如何共同合作保育遷徙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