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路橋被罰!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產品頻現

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理財事件再現。日前,成都市路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成都路橋”)發佈公告稱,因信託理財相關信息披露違規等原因,公司及原董事長王培利、原總經理孫旭軍等分別收到四川證監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此外,包括華資實業、安旭生物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失血”信託理財,涉及新時代信託、中融信託等。

整體來看,今年上市公司信託理財規模縮水明顯。據統計,上半年累計有24家上市公司認購信託理財產品金額達57.1億元,同比下滑48.5%。

成都路橋被監管處罰

四川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經查,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成都路橋合計購買中鐵信託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共1.56億份,對應金額1.56億元。關於該信託計劃的購買理由、安全性、流動性等披露不完整、不準確;也未及時披露信託計劃及相關信託貸款發生延期兌付、逾期,且年報中關於信託貸款續期的披露不準確;成都路橋2023年度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中,將用於購買並代持信託計劃的款項列報爲預付賬款,導致披露的預付賬款金額不準確;成都路橋2021、2022年度財務報告中關於該項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不完整。

該行爲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第三條第一款規定,鑑於此,四川證監局決定對成都路橋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對王培利、張婉、王超、劉峙宏、向榮、孫旭軍、左宇柯、黃振華、李志剛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早在今年4月30日,成都路橋發佈關於理財產品逾期兌付的風險提示公告稱,該公司於近日收到中鐵信託出具的《告知函》,因信託計劃的債務人未按約定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現根據項目實際運行情況,對信託受益權延期兌付,所有信託受益權期限已更改爲無固定期限。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信託計劃本金及部分投資收益尚未收回,公司已就該信託計劃逾期兌付的事宜與受託人進行了溝通,後續公司將密切關注該信託產品的相關進展情況,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另外,中鐵信託控股股東中國中鐵2023年年報披露了其部分業績,中鐵信託業績承壓明顯。截至2023年末,中鐵信託營業收入爲10.88億元,同比下降40.94%;淨利潤爲2.48億元,同比下降59.26%。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中鐵信託總資產爲191.06億元,同比增長5.1%;淨資產爲118.19億元,同比增長1.51%。

在用益信託資深研究員帥國讓看來,A股上市公司購買的信託產品出現風險,不僅會影響上市公司資金的流動性,對公司聲譽也有不利影響。

上市公司信託理財縮水

成都路橋只是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理財的一個“縮影”。

8月20日,華資實業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新時代信託扣除信託報酬、信託費用後支付的信託利益2528.69萬元。根據《信託計劃處置協議》約定,信託利益收回後,公司尚餘信保基金本金120萬元及其利息待收回。此外,安旭生物近日也對購買的1億元中融信託產品計提了750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預計可收回金額僅爲2500萬元,損失率高達75%。

業內專家表示,上市公司頻頻“踩雷”信託產品,主要原因是信託公司過去提供了相對穩定且收益相對高的產品,受到上市公司青睞,而近幾年信託產品底層資產出現問題,導致信託產品違約。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以2023年爲例,全年合計有26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涉及金額近20億元,涉及受託信託公司共計5家,爲國通信託、外貿信託、中融信託、五礦信託、雲南信託。

“從現金管理手段來看,信託理財的收益一般會更高,穩定性也不錯,因此成爲很多上市公司理財的選擇方式。”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此前表示,如果上市公司投入較多而產品出現兌付等問題,則會對公司後續投資、經營現金流產生影響。除基本面外,還會影響公司股價、投資者判斷以及後續監管等很多方面。

事實上,不少上市公司近期減少了對信託理財產品的配置。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累計有24家上市公司發佈相關公告,認購信託理財產品共計96筆,認購金額累計達57.1億元。2023年同期,共有53家上市公司認購相關信託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累計達110.8億元。以此計算,今年上半年認購金額同比下滑48.5%。

“從整體購買數量和金額來看,上市公司信託理財整體明顯呈降溫態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上市公司選擇理財產品需要根據公司日常經營、發展戰略合理規劃閒置資金使用,在選擇投資標的、期限、風險等級等方面要嚴格把關,需要提升閒置資金專業化管理水平,合理分散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