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觀音閣老茶館,莫要盤它!
文/俠客君;圖/李忠東
編者按:12月6日,202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UNESCO Asia-Pacific Award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公佈最終獲獎名單,共8個項目獲獎”。其中,由天津大學聯合西南交通大學張宇團隊開展申報的“成都觀音閣老茶館保護項目”榮獲該獎項的優秀獎。評審團評語是:
觀音閣老茶館作爲當地社區歷史和社會演變的鮮活見證得到了保護。該項目面對材料老化、不當改造等挑戰,仍致力於提升該地區傳統茶館類型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持續性,同時保留了諸如竹編框架和稻草泥漿抹灰等原始材料和建造技術。項目團隊創新性地將使用者作爲利益相關者,通過口述歷史和繪圖研究,將他們的觀點融入到保護實踐中。該項目不僅維繫了茶館原本的初衷,還維護了它的質樸、鄉韻和活態遺產。
點擊播放
本文部分文字曾於2017年首發,現對圖文升級後重發
泡茶館是“最四川”的休閒方式,代表了川人與生俱來的悠閒和浸到骨子裡的淡定。“天上晴天少,地上茶館多”,四川茶館甲天下,早在民國僅成都市就有茶館近600家,當時每天泡茶館的佔到總人口的1/5。
成都彭鎮觀音閣老茶館,將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混淆在一起,讓時空產生迷離……
茶館,四川人最懂的生活
老茶館在攝影圈中享有極高盛名,但當在街上逮誰問誰時,大多數都會一臉惘然。
“老茶館?到處都是,你說的是哪一家?”。
茶館相對於成都人而言,再平常不過。它是這裡最爲常見的一種生活方式,習空見慣得如同洗臉刷牙,吃飯睡覺。不知道是哪個“少見多怪”的攝影愛好者,突發奇想地將這些喝茶者拍成照片,發在網上,於是很多人這才恍如隔世地問“彭鎮老茶館?在那裡喲?啷個不曉得呢”
生活在當代的那個時代
到這裡坐茶館的,以老年人爲主,大多都居住於場鎮,也有來自附近鄉下的。
清早起牀,洗漱早餐之後,最要緊的事,便是到這裡吃早茶。一把竹椅,三尺方桌,一碗花茶,三兩老夥計,或玩玩川牌,或慢條斯理地卷一枝葉子煙,半晌的時光便在吞雲吐霧中,不知不覺流走了。
那怕什麼也不做,靜靜地吃着茶,發發呆,打打瞌睡,也很愜意。
川牌是老茶館的絕配
一位茶客坐在角落。身後的牆面,灰泥已經脫落,裸露出竹子編織的牆體,像剝了肌膚,只有骨架的身軀。牆的上半部分完好,繪滿了文革時期鋪天蓋地的招帖畫,偉大領袖神采奕奕站在牆上,旁邊是“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幾個紅色大字。
他說他住在附近的鄉下,距彭鎮有幾公里,每次趕場都會到這裡喝茶。
他獨坐着,抽着我遞給他的煙,笑眯眯看我們拿着相機瞎折騰。他似乎沒有朋友,整個上午都沒看見有人和他招呼。
牆上的鐘繞到十二點,他立即起身向外走。出門之後,又回過頭向我揮手。
“謝煙了!”
一個孤獨的茶客
老茶館門口的剃頭攤子是小時候常見的那種,它的存在很有些喧賓奪主。
攤子有兩個人,師傅拿刀,徒弟負責洗頭,這也是小時候常見的標準配置。剃頭師傅50來歲,是一個駝背,讓人想起《巴黎聖母院》裡的那個著名人物。
剃頭挑子
剃頭攤子的設施很簡單。三尺之地,一面斜掛在牆上的鏡子,一把能屈能伸的老式躺椅,再加上些剪子、剃刀也就齊活了。
光顧生意的大多都是些老者。躺在剃刀下的腦袋,其實已經沒有幾根頭髮了。剃完頭之後,師傅在後頸脖上的幾下拿捏顯然讓人十分受用,還有“取耳”的絕活,也讓躺椅上的人既緊張又享受,露出飄飄欲仙的表情。
不曉得這點頭髮還有啥子可剃的,要的是感覺
在茶客爐火之間,摻茶倒水、收碟擺碗的主要有兩人。
一個50來歲的婦女,一個30來歲的小夥。小夥子赤着上身,忙碌的身影筋骨線條明晰,極具視覺張力。尤其是叼着煙,“咬牙切齒”地擦洗茶碗時,健美的身材和舒展的動作也成了攝影愛好者的捕捉對象。
茶倌都這麼有型
中午,茶客陸續散去,茶館裡突然間便空空蕩蕩。
茶館主人在一張方桌上擺上飯菜,一個80多歲的太婆從裡間駐着柺杖出來也坐在桌邊。 三個人便圍在桌前,開始了他們的午餐。
兩三個菜,但質量不錯,中間有一大碗燉豬蹄,每人面前還有一大杯白酒。 在太婆的邀請下,我嚐了一口她杯中的白酒。 純正的高粱酒,甘冽醇香。
於是,中午的餐桌上我和猴哥面前也多了一杯這樣的高粱老白乾。
中午散客之後,一家人享受片刻寧靜
彭鎮距雙流3公里,距成都市區也不過15公里。在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繁華都市一隅,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觀。
鎮的老房子很多,多數是那種歪斜老舊、破敗低矮的木門鋪子。街上茶館也多,幾乎幾步就有一家,每家的生意都是出奇地好。
最有名的這家老茶館當地人叫觀音閣,地名的由來據說是始建於乾隆三十三年的觀音閣(止水庵),店家驕傲地告許我們“有300多年了嘍”,單是茶館的歷史也有100多年的歷,據說比成都的鶴鳴茶館更悠久,是四川唯一保存有老虎竈的老茶館。
很有感覺的茶壺
開心的女茶客
彭鎮,一個彷彿定格於過去某段歲月中的小鎮。那些挑扁擔的、編竹框的、擺地攤的、賣葉子菸的、剃頭的、磨刀的……
沒錯,八十年代小鎮的市井百態被活生生地固化在這裡。進入這裡,如同走進一幅幅歷史老照片,讓人鮮活生動地重返童年,聞到了久違的泥土氣息。
玩川牌的茶客
煙、茶不分家
到這裡的拍客不難發現,這裡被現代化進程拋棄的生活方式,卻激發了都市人的興趣和關注。
或許正是這裡最平凡姿態鋪陳出的簡單、平和和悠然,恰好是穿行在鋼筋混凝土峽谷中的人們最渴望得到的。
按摩這種業務,也進了茶館
如今,這個成都最市井文化的活化石,它廣泛而熱鬧地出現在自媒體,吸引了更多不少獵奇的眼光。
於是,本來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反而像是一種表演。
走近它,你纔會發現,我們這些獵奇者是多麼的多餘和掃興!
萬衆盤過之後,它還會是那個老茶館嗎?
散場後,一個年輕人孤獨地坐在一大堆空桌椅之間
關注公衆號,收看更多有趣內容
文字|俠客君
圖片、視頻|李忠東
本文由俠客地理公衆號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