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泗治逝世30週年 樂壇重現《上帝的羔羊》

鋼琴家盧易之今日在記者會現場演奏陳泗治代表作品。(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音樂家陳泗治逝世30週年紀念活動,將有紀念展,展覽內容包括創作手稿及珍貴筆記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說起淡江中學,許多人會聯想到歌手周杰倫、胡德夫等,而淡江中學前校長、前輩作曲家陳泗治,更是幕後作育英才的推手,近期他逝世30週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在北高兩地舉辦展覽、音樂會和講座,紀念這位音樂家、作曲家,音樂會還有多首重要創作,包括聖樂合唱曲《上帝的羔羊》。

策展人徐玫玲表示,陳泗治可說是臺灣第一代作曲家和第一代鋼琴家,「他1939所創作的鋼琴組曲《臺灣素描》, 是題獻給他恩師德明利的作品,這是臺灣第一套鋼琴組曲,1936年創作的《上帝的羔羊》,是臺灣第一首聖樂合唱曲,第一幕、第二幕運用了聖經的典故,他的作品走在臺灣時代的尖端。」

徐玫玲表示,陳泗治是臺灣第一代接受西方創作技法的作曲家,「他承襲了歐洲浪漫主義,會聽見他的音樂用了很多半音,然後又有臺灣傳統音樂的五聲音階,這樣的聲響和我們周遭的音樂息息相關,也讓他的音樂很可親。」

特別的是,徐玫玲要喊陳泗治「四叔公」,陳泗治是她母親那邊的長輩,而徐玫玲是音樂學者,自小會學音樂和陳泗治也很有關聯,她表示,這次策展也對她意義非凡。

徐玫玲表示,這次策展內容包括從陳泗治一生的發展脈絡開始談起,以及他年少時進到淡江中學,接受基督信仰洗禮,從此改變他的一生,同時他創辦了純德女中音樂班,可說是創辦了臺灣教育體制上第一所女子音樂專科學校。

此外,還有展示陳泗治在1934年擔任留日學生所組成的「鄉土訪問音樂演奏會」靈魂伴奏時,演出時的報導和樂譜手稿、出版譜、CD等。同時,還有陳泗治從1927年到1980年代末期寫的講道稿和雜記,徐玫玲表示,「他的精神始終都是上帝的僕人。」

音樂會將於8月17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10月1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登場,8月23日臺灣戲曲中心的臺灣音樂館將有特展,9月2日起高雄也有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