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迺訓快評》三腳督辯論會後 誰能主政臺北

臺北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於今(5)日舉行,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民衆黨候選人黃珊珊與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正面交鋒,在議題上各有攻防。(翻攝自本報系影音)

決定臺北未來走向的世紀大辯論週末登場。相較於陳、黃兩人頻頻看稿,蔣萬安選擇將目光直視鏡頭侃侃而談,顯然是有備而來。一場辯論下來,蔣萬安多數時間選擇在敘明他對當下臺北市政問題的解決方案,直陳柯市府執政八年對於人口流失束手無策,主張要「投資臺北下一代」;也提出「疫情七大問」,讓市民3年以來心中不滿得以宣泄。蔣在辯論議題上「有內有外」的準備,已然是對問鼎首都市長胸有成竹。

蔣萬安「疫情七大問」一槍斃命式的提問,並沒有讓陳時中一槍倒地。原因不是陳時中選擇「直球對決」一一反擊蔣,而是選擇直接「躺平」,竟說「該說的都說過了」、「裝睡的人叫不醒」。綜觀陳在全場面對疫情問題時幾乎避談的態度,對蔣「代民發問」的裝傻,不啻是對人民「一問再問」有關疫情疑雲的權利再度展現傲慢。

在面對「限電」能源政策的質疑時,陳時中同樣避而不談國家能源政策錯誤可能導致的限電危機,意有所指的批評北市現行「綠電」推動成效不如其他縣市,還隱晦的要求「市民節電」—呼籲使用省電電器,頗有「電生不出來,就解決用電的人」的意涵,臺北市民必然有所定論。

而黃珊珊,面對到「棄竹保北」政治道德問題時,強調起臺北8年進步有目共睹、24年經驗是即戰力,此論述僅是尊「柯」有餘,卻是當選市長不足。原因出在於,黃珊珊說臺北已經「超越藍綠」多年,不應繼續藍綠惡鬥的「利己說法」,完全選擇性忽略柯文哲在市長任內多次利用市政議題炒作政治聲浪,時而偏藍、時而偏綠的議題導向,同樣是謀求柯與民衆黨的政治市場私利。尤其柯不時發表自我意識強烈的言論,甚至「檢討市民」的發言。8年下來,早讓臺北市民身心俱疲。

借用同是民衆黨出身的高虹安所說的,臺北不僅無法實現黃珊珊口中說不惡鬥、向前走,反而讓臺北從首善之都淪作「是非之都」。「遠離是非之都」這點,可從柯文哲任內臺北人口流失20餘萬六都最嚴重完全得到應證。即使黃珊珊改用無黨籍參選,也無法迴避柯文哲任內「柯黃體制」下應由其概括承受的政治責任。

比起「超越藍綠」,在市政框架上,臺北市民或許會更青睞蔣萬安「讓新市長超越舊市長」的說法。臺北市民長期身處首都的政治大染缸,必然厭倦政治惡鬥。毫無疑問的,陳時中的當選只會加劇臺北城爲「抗中保臺」前進基地的可能性;而黃珊珊的當選,等於讓柯文哲找到「寄生臺北」維持政治能量,進圖總統夢想的地下基地。

以蔣長期鮮明缺乏張揚的個性,先不問「重振臺北」能做到幾分,臺北市民至少可以「安靜8年」專心追求城市生活,再也不用靠遠離是非之都圖個清靜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