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的器物 展現杭州「精器神」
展會現場的看板。(杜國平攝)
參展作品之一。(杜國平攝)
展會現場,參觀者陶醉其中。(杜國平攝)
參展人的介紹。(杜國平攝)
手工金屬鍛造。(杜國平攝)
參展作品之一的茶器。(杜國平攝)
匠人作品在濃濃的書香中展示。(杜國平攝)
菸斗的作者爲楊志敏。(杜國平攝)
杭州圖書館,被「醬爆」了。先擦一下口水,此「醬爆」非彼「醬爆螺螄」、「醬爆魷魚」等杭幫菜,而是一場很別緻的展覽,在圖書館3樓的文獻館,皮件、團扇、青花瓷流蘇胸針、手工菸斗、小提琴、古董繡片包,還有帶着麻布紋理或紙張褶皺的瓷器,以及宋明風格的古典首飾、紅木質地的花器與茶器等。
腦力全開的匠心手作在書影墨香之中靜靜陳列,展示創意中最迷人的可能,散發着跨越時空的沉醉氣息,不少借閱者都看得走神,忘了還有還書這件事。
堅持原創還原初心
展覽由杭州圖書館、每日商報社聯合策展,參展匠人共有17位,全部被髮掘自杭州,年輕,顏值清亮。有趣的是,他們大多來自各行各業,有教師、平面設計、應用心理、金融師、傢俱設計等,展覽中所有器物都是匠人獨立完成。對於手作,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爲,聘請再好的設計師,都不可能百分百還原自己的初心。而初心卻是作品最觸動人的部分。
千姿百態的背景,發自內心的由衷喜愛,使他們從票友成了匠人,創作亦呈現出不落俗套的豐富:瓷片可以和銀完美融合;紈素的團扇與緙絲、刺繡相得益彰;因爲愛情,一把提琴完全拴住了一位青年……原來,生活本可以如此有質感,匠心與當代生活並不違和,它是有跡可循的,就看你是否用心。
這是杭州首次集中舉辦關於手藝人、設計師的作品展,地點擺在杭州圖書館更是首次。本次參與展覽的17位手藝人、設計師,他們擅長的領域各不相同,或是專精於某種材質,例如銅銀、皮革;或是某項工藝,比如鋦瓷、制香。相同的是,他們是都堅持原創設計,有一顆極致的匠心,而每一份匠心手作背後都是一盞故事。
例如首飾設計師錢鍾書小時候坐公車,姊姊疾呼:「錢鍾書!錢鍾書!快過來!」
滿車人都斜睨着鄙夷,那目光分明是:哪來臭不要臉的?其實,他爸爸姓錢,媽媽姓鍾,至於父母是否因《圍城》結緣,就不得而知了。
這位錢鍾書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專業,他堅持用老件鑲嵌,設計帶有濃烈的宋明風格。曾有客人不慎摔斷了一隻白玉手鐲,他將斷玉做成一對金鑲玉手鐲和一個精緻的掛墜,重賦靈魂。
古董繡片包設計師張岱恩,做了10幾年全職太太再重拾大學時代的藝術夢想。美麗的古代繡片可以有更具實用價值的形式繼續伴隨今人的生活,因此,她以不完整的中國古代繡片爲材料,剪裁光陰,製作各式女士包。
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匠人故事各具千秋,在此不一一贅述,你真的應該親自去走一趟,並收穫意料之中的震懾。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這就是他們報復平庸的方式。
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杭州爲中國大陸首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這是一個美妙的開端,足以說明,大陸的手工藝匠人及創意文化,已獲得國際認可。
精神決定社會密度
2015年4月起,杭州日報集團《每日商報》「杭州匠人.醬爆」團隊開始打造「醬爆」平臺,花1年多的時間,從杭州民間找出這些臥虎藏龍,目前匠人名錄已有厚厚60多位,以沉靜的藝術形式,展現杭州匠人的匠心、匠品,「醬爆」成了杭州城市的新名片。
在此,節選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對「匠人精神」的深度解讀:「匠人精神一定是物、心與技的完美合一,是人力與心智力量的綜合體現,我們今天在強調互聯網+的時候,也強調中國製造2025,這意味着,樹立偉大的匠人精神,依然是大陸國家發展的重要根基。工匠精神最終將決定社會的質量與密度,匠人所創造的物、心和人的聯結,使我們從浮躁迴歸平實,從平庸走向崇高,從粗糙走向精緻,從漠視走向尊重。」有理由確信,在創造與凝固中,你必將獲得與「永恆」互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