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神舒馬克昏迷5年傳甦醒!醫:低溫療法可減緩腦損傷
圖/shutterstock
7度贏得F1世界冠軍的傳奇車手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因滑雪事故昏迷近5年,但在50歲生日到來前傳出好消息,外媒最新消息指出,舒馬克已不再臥病在牀,也無需插管維持生命。
舒馬克2013年底因滑雪意外腦部重創,造成全身癱瘓且昏迷不醒,醫師用低溫治療減輕他的腦壓,隔年舒馬克雖已離開醫院回到家中靜養,但家人還是聘請醫療團隊24小時貼心照料,一週的費用就高達5萬英鎊(約195萬新臺幣)。
舒馬克昏迷近5年的時間,期間一度只能仰賴外部儀器呼吸,身形甚至暴瘦到讓親友相當不捨。不過,今天英國媒體《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舒馬克已不再臥病在牀且無需靠插管維持生命。
什麼是低溫療法?可從拿破崙說起
低溫療法,就是利用降低體溫,讓腦部及全身進入深度休息的狀態,幫助傷病復原,醫師形容這有點像武俠小說提到的「龜息大法」,藉由放慢呼吸等生理活動來休養生息。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建華說,早在19世紀就有「低溫有助傷病復原」的概念,當時拿破崙在冬天攻打俄羅斯,醫官發現受傷的軍官回營地後進帳篷烤火,傷勢很快惡化,甚至必須截肢,但無福享受溫暖營火、在帳篷外吹冷風的小兵,傷勢反而沒那麼糟,醫官注意到低溫似乎可以減緩傷口惡化,但並不瞭解爲什麼。
1950年代,醫界開始將低溫療法應用在心臟及腦部手術過程中,藉由降低體溫,進而降低腦部耗氧量,保護腦部不會因心跳停止而缺氧、造成損傷。
臺中慈濟醫院預防醫學中心副主任黃軒說,低溫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保護腦部,減緩或停止腦部損傷。有實驗發現,每降低體溫1度,腦部的氧氣代謝率就減少6~8%,讓腦部比較不會因缺氧而受損;全身的新陳代謝和氧氣消耗量也下降,爲身體爭取復原時間。
當心跳停止,心臟不再送出帶着氧氣的血液到腦部,腦細胞非常脆弱,只要缺氧約4、5分鐘就會開始壞死,即使急救後恢復心跳、血壓,但因腦部已經永久受損,造成各種程度的失能,如語言功能、肢體活動受到影響,甚至昏迷不醒,變成植物人,需要長期照顧等。
黃軒說,過去對這樣急救後仍昏迷的病人,醫師只能採用支持性療法,比如呼吸困難的病人就接呼吸器,剩下的則靠病人自己。但低溫療法,卻爲這類病人帶來一線生機。
非人人適用 這2種狀況較合適
低溫療法並非每位急救後的病人都適用,需要慎選病況。而目前最常應用在2種情況:
1.心跳停止,經急救後恢復心跳、血壓,但仍昏迷的病人︰比如心臟疾病(心律不整等)、嗆到窒息、溺水都可能造成心跳停止,經心肺復甦術(CPR)急救後恢復自發性心跳及血液循環,但昏迷指數小於8分(重度昏迷),或無法遵從口頭命令時,可以考慮接受低溫療法。
另外,心臟病發,例如心肌梗塞的病人可能需要心導管手術,也可考慮同時接受低溫治療。
2.新生兒腦部缺氧︰比如生產過程不順利,胎兒腦部缺氧,可能變成腦性麻痹,也可儘快使用低溫療法,看看有沒有機會減少腦部損傷。
至於像舒馬克這樣的腦部外傷,低溫療法可降低腦壓,但對於整體傷勢的恢復,效果還不確定。黃建華認爲,意外發生的瞬間,腦部受強大撞擊,已嚴重受損,低溫療法雖然可以降低腦壓,但無法全面使已經嚴重受損或死亡的腦細胞恢復正常。
至於不適合採用低溫療法的人,則包括末期病人、心跳停止前已長期無意識、嚴重外傷、嚴重休克、嚴重凝血功能異常或大出血、孕婦等。黃建華說,低溫療法除了降低死亡率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減少失能、避免臥牀,「不只是延長壽命,還要有生活品質,不是躺在牀上被人照顧,」因爲很多心跳停止的病人被救回來,卻變成植物人,病人和家屬都受苦。
也因此,醫師會考量病人心跳停止前的健康狀態,如果長期臥牀、意識不清,表示過去腦部已有損傷,低溫療法並沒有辦法回覆這些傷害,幫他們醒過來,故不建議使用。
降溫方式分2種 恢復心跳後4~6小時是關鍵
降低體溫的方式可分體內、體外2種,必要時可同時進行。體外降溫,是指在鼠蹊部、腋下和頸部放置冰敷袋,頭部戴冷卻帽,蓋上冷卻毯,胸背部及大腿貼冷卻貼片等;體內降溫則是指注射冰的生理食鹽水。
此外,用低溫治療必須把握黃金時間。「在心跳恢復後愈快開始愈好,最好在4~6小時內開始,最慢不要超過12小時,」黃建華說,如果腦部損傷剛開始或還在進行中,此時用低溫療法有助減緩或停止傷害,但如果已昏迷數天,腦部壞死已成定局,再用低溫療法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