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黃蜂 美航母艦載機主力
美軍F-18戰機。(美國空軍官網)
美國海軍正陸續換裝F-35C「閃電2式」5代戰機,F/A-18E超級大黃蜂戰機已不再續訂,波音公司日前表示,假如沒有新的海外訂單,F/A-18E可能在2025年結束生產線。因此開始有一些傳聞,或許臺灣有可能趁此機會,成爲超級大黃蜂戰機最後一位海外用戶。
F-18的航電設計也堪稱劃時代,它是最早引進多功能顯示器的戰機之一,同時期的F-16A只有1具多功能顯示器,但是F-18A就加裝了3具,可以同時投射雷達畫面、數位地圖、紅外線影像,如此性能,使得F-18可以同時擔任空中戰鬥,也能同時對地攻擊。不久之後,美國海軍賦予了代表攻擊作戰的「A」(Attack)給了大黃蜂戰機,正式成爲「F/A-18」,標示着大黃蜂戰機的多功能性。
到了1990年,美國海軍啓動F/A-18的放大版計劃「F/A-18E/F超級大黃蜂」,在外型不大幅變動的前題,加大機身10%,獲得更大的航程與載彈量,於1995年首飛成功,1999年正式量產。
相比於傳統版的大黃蜂戰機,F/A-18E/F超級大黃蜂納入了有限度的匿蹤設計,特別是在進氣道,改成類似S形進氣彎道,有效的隱藏引擎葉片,使其免受雷達波的影響;其次,較爲簡潔的外型線條,也有助改善雷達回波;這使得超級大黃蜂戰機,雖然體型大,但是雷達截面積RCS卻反而減小。
此外,波音公司還提出「沉默大黃蜂」(Silent Hornet)的升級方案,改進戰機塗層,加裝機背適型油箱,以及最新的「外掛式膠囊型彈艙」,把飛彈安裝在具匿蹤外型的彈艙裡,一定程度的簡化線條,被稱爲「4.9代戰機」。
不過,F/A-18E終究不能與真正的5代戰機F-35比拚匿蹤效果,因此它的外銷成績,也就沒有前一代的F/A-18大黃蜂戰機來的好。目前的使用者只有美國海軍,以及澳洲皇家空軍而已。美國海軍佔了絕大多數,大約600架,而澳洲皇家空軍僅購買24架。
F/A-18E所剩不多的機會在印度,印度有2艘航空母艦,原本的俄羅斯MiG-29K戰機在服役後狀況連連,已考慮提前除役,也就需要新款的艦載戰機,目前的競爭者相當多,包括法國飆風M戰機、瑞典JAS-39E獅鷲戰機,都要與波音的F/A-18E超級大黃蜂競爭。爲了爭取印度市場,波音還自費實驗F/A-18E能否在12度坡道起飛的可能性,也就是模擬印度航空母艦的滑跳式甲板,已被證明可行。
最後的一絲希望就剩下臺灣。在商言商,如果沒有政治限制,波音應該會爭取臺灣的訂單,因爲目前大陸與美國的貿易戰仍無緩解跡象,波音客機不容易取得大陸的訂單;在軍武研發方面,波音的T-7A紅鷹教練機、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KC-46飛馬加油機都不順利,無論如何,都不希望F/A-18E生產線在最近幾年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