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高考屏蔽生”就是炒“高考狀元”的翻版

原標題:炒“高考屏蔽生”就是炒“高考狀元”的翻版

戴先任

據6月24日九派新聞報道,6月23日起,各地高考成績陸續放榜,“首個高考成績被屏蔽的人出現了”的消息衝上熱搜,有關“高考屏蔽生”的話題引發熱議。所謂“屏蔽生”,指那些成績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排名較高而被屏蔽具體分數的考生。

以往,高考成績公佈後,一些地方往往會興起“高考狀元熱”,從媒體對“高考狀元”大肆宣傳報道,到地方相關部門、企業爲“高考狀元”發獎金、送房子,再到一些高校“砸重金搶學霸”,好不熱鬧。相關行爲折射出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分數崇拜,容易引發教育焦慮。2021年2月,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轉變簡單以高考成績評價學生、以錄取分數線評價高校的做法,嚴禁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概念。此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紛紛響應,對高分考生的具體成績與排名予以屏蔽。

這麼做本是爲了防止炒作“高考狀元”,遏制“搶生源大戰”,保護學生隱私,沒成想,“高考屏蔽生”居然又成了“高考狀元”的代名詞,有人變相延續了炒作“高考狀元”行爲,這顯然與禁炒“高考狀元”的初衷背道而馳。對“高考屏蔽生”的過度關注,其實仍在強化學生及家長的狀元情結,對屏蔽生而言,這也可能爲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困擾,甚至可能侵犯其個人隱私。

不能讓炒作“高考屏蔽生”成爲對“高考狀元”的另一種炒作。對此,學校、教育部門、媒體、企業等要保持理性,避免參與到“高考屏蔽生”的炒作中,同時,引導各方對類似問題降溫處理。

炒作“高考狀元”,是應試教育功利化的後遺症。在提倡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當下,分數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給“高考狀元熱”好好澆一盆冷水了。

如今看來,要遏制對“高考狀元”的炒作,須防範各類變相炒作,同時要繼續優化與深化高考改革,讓素質教育能夠得到真正落實。通過多措並舉,標本兼治,疏堵結合,讓家長、學校及社會對高考成績的癡狂、對“高考狀元”的過度關注早日降溫,從而讓教育迴歸育人本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