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2W次高被引學者,常年擔任期刊評審,卻因一封郵件暴雷!

本文信息來源:retraction watch、解螺旋等

當今學術界,一個原本應以求知和創新爲榮的研究環境,正在被一種更爲功利的風氣侵蝕。發表論文的壓力已經超越了科研壓力本身,而這份超常的壓力促使許多研究者採取了非常規的“合作”方式。最近,一封由越南孫德勝大學土木工程客座教授Mahdi Shariati發出的電子郵件引爆了一個潛藏在當今複雜的學術生態中的問題,並在學術界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以下就是這篇電子郵件的原版和中文翻譯:

這封e-mail是一位美國大學的研究者在去年收到的。在這封標題爲“A great opportunity to publish an article 發表文章的絕佳機會”的郵件中,發件人Mahdi Shariati讚美了這位研究者的論文,並表示希望能與這位研究者合作發表論文。在郵件中,Mahdi Shariati承諾他們的合作論文不僅可以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發表,還能得到持續的引用,這將極大提升這位研究者論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Mahdi Shariati在Clarivate’s Web of Science上擁有超過12000次引用,是一位高被引學者,且頻繁擔任著名出版商的期刊評審員,例如今年在Sage和MDPI兩大出版社裡擔當客座編輯。

說到高被引12000次,就不得不提到每一年大家都能看到的科睿唯安會公佈當年的引文桂冠獎,而且幾乎所有的諾獎得主都在獲得諾獎前就已經是高被引科學家了。所有通過正規方法發表高被引論文成爲高被引科學家的學者都是科研界裡響噹噹的人物,至少在本專業內一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樣看來,只要這位美國的研究者只要同意合作,就能借助Mahdi Shariati的名望和影響力讓自己的論文一飛沖天,並讓自己成爲學術界舉足輕重的一份子。但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

當我們仔細審視Mahdi Shariati的學術信息與學術背景,就會發現他的身上籠罩了相當多的疑雲。這也是爲何收到e-mail的美國研究者不僅沒有答應合作,反而是在一年之後匿名舉報了此事。

根據Mahdi Shariati的Google Scholar頁面顯示,他同時與我國、越南以及位於南美洲厄瓜多爾的大學有關聯。並且他在中越兩國的機構中發表的論文都擁有極高的引用數。

不過LinkedIn上的資料顯示他長住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並非Google scholar上顯示的任何一個高校所在的國家。且根據LinkedIn上的信息,他願意以訪客研究員或教授身份參與混合和遠程工作。

如果只是長期遠程工作也不足以引發現如今這般規模的轟動,讓大家意識到Mahdi Shariati的信息存在問題的關鍵是:他已經有三篇論文因重複發表、抄襲、作者身份操控及圖像操控等問題被撤回。

此外,更讓人警覺的是Mahdi Shariati在論文引用上的人爲操控痕跡。在Mahdi Shariati擔任期刊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的審稿人期間,有一篇發表在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上的論文引用了Mahdi Shariati的61篇論文。

在 PubPeer 上有兩篇被掛的論文裡也出現了對Mahdi Shariati論文的可疑引用。關於使用神經網絡從 CT 掃描中診斷疾病的文章,引用了6篇來自Mahdi Shariati的關於建築材料的論文。而關於層壓微系統的穩定性分析的文章則是引用了來自Mahdi Shariati與研究主題毫不相關的8篇論文。

這些怪異現象使得學術界對Mahdi Shariati的研究工作產生了深深的擔憂。換句話說就是:如果Mahdi Shariati的e-mail裡所提供的“服務”能夠兌現,那背後可能存在不當的編輯操作或通過某種非正常手段來確保論文被引用——學術操縱與學術腐敗。

對此,學術打假平臺Retraction Watch試圖聯繫Mahdi Shariati及其關聯的Calut Consulting公司詢問詳情。Calut Consulting由Mojtaba Shariati經營,並在其官網中驕傲地宣稱,他們擁有來自多學科領域的頂尖研究人才,能夠協助學術論文的每一個發佈環節。然而,直到10月30日,無論是Mahdi Shariati還是Calut Consulting公司,均未給出任何迴應。

分享Shariati郵件的研究者選擇匿名向打假平臺進行舉報而非直接向官方或者業界公開舉報,蓋因他們擔心,揭露此類不當行爲可能招致報復。畢竟現有的證據可以證明在引用和同行評審中已經建立了強大關係網絡的Mahdi Shariati,是可以對揭露者及其同事實施學術封殺,輕鬆的給敢於暴露問題的研究者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Mahdi Shariati的事件實際上反映了當今學術界的某些潛在危機。目前學術出版急需更多透明度和監督,大學和研究機構需要更加嚴密的機制來偵查引用操控行爲,以確保學術問題的探討以真正的學術水平爲基礎,而不是依賴於操控和捷徑。

Mahdi Shariati事件爲學術界敲響了警鐘,科研不是一場競技,而是一份對於真相的探索,需要每一位學者以文化的良知去捍衛。科研人在面對引用和發表的誘惑時,要向誠信和真理當先。

你有收到過類似的郵件嗎?或者曾經被審稿人脅迫一定要引用對方的論文嗎?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着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