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情歌去大理|一起來圍觀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帶來的大師課吧

近日,2024大理情歌會系列活動之一的音樂大師課在大理大學音樂廳火熱開講,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作曲系教授徐之彤及音樂學系教授安平應邀爲大理大學的師生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大師課堂。

探索影視劇與歌曲創作奧秘

9月27日,中央音樂學院知名教授徐之彤在大理大學音樂廳開設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大師課,課堂以“影視劇與不同類型歌曲創作”爲主題,深入剖析了音樂與影視藝術的交融之美,爲學生帶來了一場受益匪淺的專業課。

“在影視劇中,音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徐教授一開口,便直切主題。他詳細講解了影視劇中的歌曲創作與劇情、畫面的互動關係,特別強調了歌詞的重要性。

隨後,徐教授通過分析多部經典影視劇中的歌曲案例,生動展現了不同類型歌曲在影視劇中的功能與作用。 他提到,一些歌曲具備衍生配樂的條件,可以通過變奏、重奏等方式,貫穿整個劇情,形成獨特的音樂主題。他還詳細闡述了片尾曲在影視劇中的特殊地位,認爲片尾曲不僅是對劇情的總結,更是對觀衆情感的昇華。

課堂上,徐教授的話語風趣幽默,又不失深度,他結合豐富的實戰經驗,將複雜的音樂理論轉化爲淺顯易懂的語言,讓聽衆受益匪淺。

課後,學生們紛紛圍上前向徐教授請教問題,徐教授一一耐心迴應,並與大家合影留念。“我對音樂創作有很大的熱情,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常常陷入瓶頸,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徐教授豐富的實踐經驗讓我對詞曲創作又多了幾分新認識。”2023級音樂學二班學生周俊西告訴記者。

跨越南亞東南亞的音樂旋律

9月28日下午,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學系主任、教授安平以《文化傳情 文明互鑑——南亞與東南亞歌曲創演音樂工作坊》爲題,爲大理大學的師生們帶來一堂豐富多元的音樂大師課。並由來自中國的米炫曄、來自印度的比瓦卡·喬杜裡(Bivakar Choudhury)、來自印尼的瑞斯南達(Risnandar)、提提柯(Titik Parmuji)擔任助講音樂家。

課堂上,安平教授不僅把音樂理論、專業知識用通俗風趣的話語講出來,還以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爲例,用不同唱法的演示讓同學們理解了不同文化的情感表達,以及對雲南鄉土鄉音的鑑賞、對音樂土壤天人合一的情感互通,還通過自己對南亞、東南亞各國音樂的廣博知識,與南亞、東南亞留學生們進行互動,學生們聽到安教授用自己的母語說出自己國家的音樂風格詞彙,感到既驚喜又親切,紛紛予以熱情迴應。

“文化情感論的主要觀點是,音樂表達情感,不僅僅是喜怒哀樂等人類共有的情感,更是帶有文化屬性的情感,這是音樂審美非常重要的特徵,隨着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的發展,人們關注到全世界的多元文化紛紛而至,每一種文化的特點都有自身的美、都賦予我們美的感覺。沒有一種音樂是不帶文化情感的,對文化情感的理解和運用不光體現在音樂欣賞中,更體現在指導我們的表演和創作中。”安平教授表示,只有通過相互學習,才能做到心心相通、文明互鑑。

“8年前我就來過大理,我特別喜歡這個地方,大理大學的位置在蒼山山麓,往前一看就能看到洱海,我覺得這就是產生音樂的環境。”安平教授說,“在大理,蒼山、洱海的環境讓人感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同時,大理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融合狀態,在音樂上給我們很多靈感。”

安平教授還表示:“雲南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要,是一個與世界交往的、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在雲南的人都能享受文化融合的魅力,這裡可以成爲南亞、東南亞文化交流的中心。”

課堂上,米炫曄和比瓦卡·喬杜裡向大家展示了印度樂器“桑圖爾”和塔布拉鼓,並與安平教授合作表演了一首印度歌曲。瑞斯南達帶着同學們使用印尼傳統竹筒樂器昂格隆(Angklung)排練了節目《月亮代表我的心》,並在當晚的“大理情歌會·南亞東南亞音樂會”上進行表演。

雲報全媒體記者 李文詩 段蘇航 秦蒙琳 李麗 石瑛 張順鋆

責任編輯 郭毅

責任校對 貓恩泊

主編 熊波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