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示範區奏響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六週年,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揭牌五週年。5年來,作爲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兩區一縣”聚焦生態綠色一體化,堅持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奏響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從空中俯瞰,滬蘇浙兩省一市的交界線在太浦河匯於一點,被稱爲“長三角原點”,正在建設的“方廳水院”就坐落其上。這座水院由代表滬蘇浙皖的四棟江南水鄉風格建築組成,前不久,水院的主場館結構正式封頂。方廳水院不僅綜合利用了新能源、低碳與生態治理等科技創新成果,同時還將在以其爲中心的水鄉客廳核心區推動生態特色景區、綠色低碳產業等協同發展,讓綠色成爲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工程中心總監張炯說:“方廳水院項目是示範區探索‘跨域共治、低碳韌性、智慧共贏’的近零碳轉型發展樣板 ,實現多項綠色低碳技術的示範集成 ,作爲全國首個跨域建設項目,依照‘打破行政邊界、不破行政隸屬’協同發展的原則 ,實現主辦單位一站式受理髮證創新舉措 ,大大縮短項目報建時間 ,爲跨域項目開發建設跑出加速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力推動低碳轉型的同時,示範區也持續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滬蘇浙三地通過共保聯治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創新建立“聯合河長制”,在水質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會商、河湖聯合保潔等方面建立起常態化機制。如今,一套“雲管家”數字平臺,就能實現從太浦閘到金澤水庫約44公里水域,超3萬條生態監測信息的共享,一旦水域內發生問題,就可快速進行識別、預警、報告。

蘇州市吳江區環境監測站副站長施志偉說:“我們數據共享,上游如果出現了異常,下游就可以及時知道。下游有一些異常,我們上游也可以知道,形成了一個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建立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出臺兩期先行啓動區規劃建設導則;將示範區 47 個主要跨界水體全部納入聯保共治機制;發佈5 批 63 項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建立制度創新成果常態化總結髮布工作機制……五年來,示範區打基礎、拉框架,累計形成154項制度創新成果,在生態、發展、民生等領域取得亮眼成績。

成立至今,示範區地表水優Ⅲ類斷面比例從 75%上升到98.1%,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從 78.4%上升到 84.8%,“一河三湖”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2025年目標。2023 年,示範區兩區一縣地區生產總值合計4725.48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8729.56 億元,自 2019 年年均分別增長 5.94%和 8.19%。9 條省際“斷頭路”陸續通車,示範區“1 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以社保卡爲載體的“一卡通”覆蓋 283 萬居民;截至目前,兩區一縣網上跨省通辦事項超 3500 項,累計辦件量達 11.6 萬件……做實一小片、協調一大片、引領一整片,未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將在更大力度、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持續發力,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爲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鄭凌 高涵 張正 楊國 章斌煒 耿昊東 施志鵠 供片臺/吳江 臺 編輯/唐寶妍)

來源:江蘇廣電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