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之王”!殲20換裝最強“中國心”
出品|本站新聞
導語:6月底,根據互聯網消息顯示,疑似雙發渦扇-15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的改款殲-20在某地一飛沖天,儘管圖片和錄像的清晰度不佳,難以從外觀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還是讓廣大軍迷振奮不已,航空發動機是戰鬥機的心臟,下面就爲你解讀這顆萬衆期待的殲20最強“中國心”。
一、“峨嵋”爲何是小涵道比大推力
渦扇-15,代號“峨嵋”,它是一款中國自主設計生產的小涵道比大推力渦輪風扇航空發動機,渦扇15的推力達到18.5噸,超過了美國F119發動機。
根據發動機的結構,渦槳發動機幾乎完全依靠扇葉帶動空氣流動的力量推進,涵道比極大;渦噴發動機完全利用高溫高壓的燃氣氣流產生推力,涵道比爲零;而結合這兩者的渦扇發動機動力分配均衡,能量效率比渦噴發動機好,也比純渦槳飛行速度快,多用於現代化的戰機和客機。
然而飛機在超音速飛行時,由於高空的低空氣密度和高速飛行產生附面層的影響,導致其風扇帶動空氣的效率極大降低。
隨着風扇的效益減弱,性能取向越是高速的飛機,越需要使用小涵道比的發動機。
反之亦然:冷戰時期的美蘇高速截擊機大多使用涵道比爲零的渦噴發動機;民用大推力發動機屬於大涵道比發動機,其首要訴求是省油,因此主要依靠風扇產生推力;美國F-35的F135發動機推力雖大,但較大的涵道比導致其高速性能較差,不適合直接與渦扇-15進行比較。
對於一款發動機來說,除了提升整體推力包線(指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的推力)以外,油耗、壽命也是重要的維度。前者影響到戰機的作戰半徑,後者則涉及到戰機的整體經濟性。
二、新款“威龍戰機”完全滿足4S標準
按照美國提出的4S標準,四代機應當擁有“超強機動”、(不開加力、僅依靠軍用推力獲得)“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打擊”和“隱身能力”。
此前的殲-20未能完全達到超音速巡航能力,而F-35則不具備前兩者。如果換裝“原配”發動機渦扇-15後,殲-20將有望把這四點做到極致並全方位地壓制F-22。
作爲空軍的王牌,設計空優型四代戰機是一種“既要又要”的過程,在保證機體隱身性能的前提下,需要融合二代機和三代機的優勢。
二代機擁有強悍的高速巡航能力,但機動能力較差,渦噴發動機耗油導致其作戰半徑較低;三代機擁有強大的機動性和較大的航程,但建立在發動機較大涵道比提供的大推力基礎上,高速性能相對較弱。要想解決這種矛盾,除了提升發動機和飛機整體技術以外沒有任何投機取巧,造成的結果是四代機發動機像是三代渦扇(涵道比大於0.5)和二代渦噴(涵道比爲零)的結合。
滿足這樣的需求使得設計四代戰機堪稱一場“大考”,F-22雖然基本滿足了4S標準,事實上也犧牲了航程作爲妥協。而針對未來假想敵,殲-20則必須要面面俱到,不僅需要將4S標準做到極致,同時還得保持約2000公里的作戰半徑(F-22約850公里)。
設計和製造這樣的戰機,既需要天才的氣動構想,也離不開純粹的硬實力。
根據2022在中國航空產業大會,中國工程院劉大響院士的報告,中國航空器動力系統已跨上了三個技術臺階,即三代動力(推重比8一級的渦扇發動機和功重比7一級的渦軸發動機);四代動力(推重比10一級的渦扇發動機和功重比9一級的渦軸發動機)和五代動力(推重比12-15一級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功重比11-12一級渦軸發動機和渦輪衝壓組合循環發動機)。
三、最硬核科技進化的“峨嵋”
從技術預研開始,渦扇-15的總體研發已經歷時約二十年,要實現突破高推重比、小涵道比、高總壓比、高渦輪進口溫度等技術難點,其中至少有過一次核心機設計的推倒重來,以及一次由於渦扇-10C的技術指標超出預期帶來的需求提升,並伴隨長期的材料性能不穩定,可謂是歷經了坎坷。
1)核心的指標總壓比和渦輪前溫度
渦輪是驅動壓氣機及其他附件的動力源。在壓氣機設計上,渦扇-15採用了三級風扇、六級高壓壓氣機、一級高壓渦輪和一級低壓渦輪設計,總壓比爲30.5。這意味着它要在比上一代發動機少三級高壓壓氣機的情況下,做到與之相當的總壓比,對材料的強度、輕量化、設計的要求可想而知。
2)渦輪前溫度是發動機先進程度的最關鍵參數
渦輪前溫度最直接地體現了發動機的能量效率,與推力有直接關係。每一代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通常要比前一代提升200K,相應能夠提升約20%的推力。渦扇-15發動機的渦輪採用新一代鎳基單晶空心葉片,燃燒室使用阻燃鈦合金材料,使得其渦輪前溫度達到了1900K左右,基本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3)我國單晶葉片技術正穩步提升
單晶葉片是目前發動機相關的最核心技術,被各國列爲機密。除了增強材料本身在高溫工況下的力學性能外,還需要通過不斷優化葉片形狀以及內部孔洞,以形成環繞葉片的保護性氣膜並增強葉片的冷卻效果。在研發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優化性實驗不斷調整葉片的配方和設計並固化工藝,才能夠規模化生長出更好的單晶葉片。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正是通過這樣的優化慢慢提升的。
四、殲-20的“一機三發”
迄今爲止,殲-20已生產二百多架,其中殲-20基本型使用俄製AL-31F發動機,殲-20A使用渦扇-10C發動機。殲-20已經“一機三發”,堪稱我國軍用發動機戰略規劃的縮影,正是各個渠道的努力形成了如今的厚積薄發。
自上世紀末,我國積極採購和投資發動機相關技術,不僅長期資助俄羅斯AL-31F系列發動機的研發、採購了蘇聯末代R-79發動機的全套資料,還依靠引進蘇-35配套的AL-41F1(產品117)沿襲了俄羅斯的最新技術,在我國發動機產能不足時有效地供應了戰機生產。相對而言,俄羅斯真正全新設計的AL-41F2(產品30)的研發則極爲緩慢。
許多國家以成熟發動機的設計結合最新材料技術(例如AL-41F1、F100-PW-229、F110-GE-132),已達到性能的提升。
我國以渦扇-10爲基礎進行改進,製造了用於殲-20A的渦扇-10C發動機和其他諸多衍生型號。既有力地保障了三代主力戰機的生產,也爲渦扇-15的研發積累了大量經驗。
五、變循環發動機,未來第六代戰機的標配
渦扇-15作爲我國新一代發動機的核心設計已日趨成熟,目前主要以適配殲-20的高速性能爲優先目標,後期我國將以此爲基礎改進並發展不同型號。
依靠渦扇-15項目,我國已經極大追近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但對手仍然十分強大,需要立即着手下一代發動機的開發。
據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去年8月22日報道,爲六代機研製新型發動機,位於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空軍生命週期管理中心向5家公司授予了“下一代自適應推進計劃”合同,每一個合同都價值9.75億美元。合同通過設計、分析、臺架試車、原型發動機測試和武器系統集成,使技術成熟並降低研製風險。預計於2032年7月11日前完成。
目前在第六代戰鬥機配裝的第六代發動機研製中,屬美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積累最爲雄厚、研製進度最快、技術最爲成熟,其重點研製的變循環發動機,有極大可能成爲未來第六代戰機的標配。
變循環發動機是一種多設計點發動機,即它的設計運用範圍很寬,飛行包線遠比現有的航空發動機大得多。相比於傳統發動機,變循環發動機主要有耗油少、效率高,推力大、重量輕,兼容性強、成本低,零件少、用途多,壽命長、對飛行環境要求低等諸多特點。
此外,我國的下一代發動機也將基於變循環設計開發,已經進入了具體設計階段。這一技術路線將成爲人類最尖端科技的又一制高點。
結語:
最優秀的發動機是買不來的,即使之前可以借鑑俄羅斯技術,但俄羅斯也逐漸在發動機競賽中掉隊。要想繼續取得技術進步,唯有依靠我國自己的力量踏踏實實地研發。目前,國內對於先進發動機技術的原理、機理和結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積累,相信在未來的第六代機動力系統——變循環發動機也不會缺席。
參考文獻:
[1] 軍事觀察.革命性的渦扇-15將讓殲-20提升多少戰力?
[2] 航空兵器.什麼是渦扇發動機?
[3] 本站軍事.原來F22戰機的二元矢量噴口是這樣的
[4] 中國工程院.劉大響院士講座,2023.3
[5] GEAerospace. GE’s XA100: The Future of the F-35 is Adap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