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恐是這病在作祟

常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恐是這病在作祟 圖/康健雜誌資料照

58歲、罹患糖尿病的孫阿姨,最近沒什麼胃口,吃一點就飽了,肚子總覺得悶悶脹脹的,有時還會嘔吐和拉肚子。她覺得可能只是一般腸胃炎,所以吃了一些腸胃藥,但不僅效果不佳,血糖也開始不穩定,就醫後才發現是「胃輕癱」。

胃部罷工 近五成糖尿病患者風險高

就字面上的意思,胃輕癱就是胃部癱瘓、罷工。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世澤指出,這是一種糖尿病常引發的神經病變疾病,病因不明。可能因血糖過高、神經傳導功能受損,胃部排空食物、蠕動的能力降低,症狀包括上腹悶痛、腹脹、嘔吐、胃食道逆流、便秘,有些還會產生胃結石。

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表示,因爲胃部食物進入十二指腸的速度變慢,導致食慾差、吃一點就有飽脹感、體重減輕等現象。

圖/pixabay

哪一型的糖尿病、要罹患多久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疾病?蕭敦仁指出,國外統計,約有10~15%的糖尿病患會有這樣的問題,且罹患時間愈久、機率愈高,病齡超過10年,罹患的機率逼近五成,且女性比男性多;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也說,第1、2型糖尿病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不是罹患糖尿病就一定會胃輕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20、30年都不會有問題,但沒控制好,2、3年就會出現。」

不只胃部不適 還可能妨礙血糖控制

胃輕癱的影響除了食物難以消化,控制血糖的藥物吸收也會跟着受影響,也可能因爲食物無法順利消化導致食量變小,進而體重減輕、出現低血糖症狀。

蔡世澤指出,糖友最大的挑戰在於排空的速度改變,藥物消化吸收作用時間跟預計的不同,所以血糖高低起伏變得難以控制,「這時可能要改用注射型的胰島素,但如果胃輕癱無法改善,也還是會出現胰島素作用時間和食物消化吸收無法配合的問題。」

藥物吸收變慢、出現高血糖現象時,得要搭配促進腸胃蠕動的口服藥,或注射型的胰島素或腸泌素,陳宏麟說。

圖/pixabay

一旦糖友出現腸胃道的問題,有經驗的醫師可以診斷出可能罹患胃輕癱,「胃輕癱的症狀跟很多疾病重疊,因此如果出現腹部不適的症狀,不要亂吃藥,一定要就醫,藉助核子醫學影像、胃鏡或顯影劑的檢查,來排除和鑑別是什麼疾病,」蕭敦仁指出,一般食物在3~4小時就會排空,但空腹8小時後照胃鏡卻發現還有食物,就懷疑可能是胃輕癱。醫師可開立促進胃部蠕動的藥物如primperan、mosapride、sulpiride等等。

蔡世澤指出,國外會加裝類似心臟節律器的裝置幫助胃部蠕動排空,但國內目前還沒有核準這樣的治療方式。

做到2件事 緩解胃輕癱不適症狀

胃輕癱不僅讓人無法享受食物,還會影響血糖控制,除了遵照醫囑服藥,還可以做到2件事來改善不適。

1.穩定控制血糖

胃輕癱起因於血糖太高、神經受損,所以血糖控制是最基本的做法,控制好就能改善胃部排空功能,「根本的方式是把血糖控制好,不然吃促進蠕動的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蕭敦仁說,糖化血色素數值一定要7以下。

規律量測血糖是控制血糖的方式之一。圖片來源:康健雜誌資料照

2.調整飲食分量及內容

由於胃部排空變慢,食物分量不宜太多,要少量多餐,可將三餐拆成5~6餐。爲了避免加重胃部負擔,要少吃油炸、油脂含量高、高纖的食物,改以低渣、軟質的食物如魚肉、湯品或流質食物。但如果都無法改善、無法進食,可能就需住院,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營養和藥物。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