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二代二期下的“資本焦慮”:中小險企增資、大型險企發債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保險公司面臨着市場競爭加劇、監管規則變化等多重挑戰,特別是隨着“償二代二期”監管規則的實施,部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受到考驗,亟需補充資本金以維持運營和滿足監管要求。爲了提高資本實力和強化風險防範能力,不少保險公司採取增資擴股、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進行資本補充。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監管高度關注險企合規穩健經營,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執行情況,支持險企股東增資以提升償付能力水平。尤其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後,險企也有更高意願去充實資本,預計未來各類資本補充行爲發生的頻率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記者關注到,近日有三家險企相繼在公司官網披露增資信息。
9月30日,君龍人壽披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批准其增加註冊資本 5 億元人民幣。增資後,公司原有股東及出資比例保持不變。
9月27日,愛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披露,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覈准由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認購新增註冊資本2.4439億元人民幣。
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也於近日公告稱,擬新增內蒙古世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爲運營資金提供人,提供新增運營資金3.25 億元,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准後,運營資金(註冊資本)增加至15.01億元。
原股東增資爲主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5家保險公司披露增資情況,累計增資達86.18億元。
在上述15家保險公司中,有7家是以原股東增加出資的形式增加註冊資本。
具體來看,君龍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太平資本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增加註冊資本是由原股東按照原持股比例增加,三家增資金額分別爲5億元、3億元、3億元,增資完成後原有股東及出資比例保持不變。
愛心人壽的2.4439億元增資則全部由原大股東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認繳出資,增資後愛心人壽的註冊資本將由人民幣20.7561億元 變更爲人民幣23.2億元。同時,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18.10%增加至26.72%。
泰康養老的20億元增資由全部由股東泰康集團以貨幣方式出資,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不參與增資。增資完成後,泰康養老註冊資本將由增資前的 70 億元人民幣增加至90 億元人民幣,泰康集團的股東持股比例由 99.14%變更爲99.33%,泰康資產的股東持股比例由 0.86%變更爲 0.67%。
橫琴人壽新增的註冊資本人民幣 7.52億元,由原股東珠海鏵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 15.81億元全額認繳。變更註冊資本後,橫琴人壽註冊資本將由23.85億元增加至31.37億元,珠海鏵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32.900%上升至49%。
華泰人壽則是採用定向增發股份的形式,向股東華泰保險集團定向增發人民幣 5.44 億元;向股東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定向增發人民幣 1.36 億元。增資完成後,華泰人壽註冊資本金由人民幣 36.33億元變更爲人民幣 43.13億元,華泰保險集團持股比例從79.68%提高至79.7304%,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爲20%,保持不變。
此外,太平財險增加的5億元註冊資本是由現有股東按照原持股比例等比例將未分配利潤轉增實收資本,增資後太平產險註冊資本爲人民幣 76.70億元。
錦泰保險以股票定向發行方式增發12.79億股,募資約20.98億元,該輪增資擴股有3位原有股東和5位新引進戰略投資方參與。增資完成後,錦泰保險註冊資本由 11 億元變更爲 23.7918 億元。
太平養老、國民養老、百年人壽則通過引入外部投資人來實現增資擴股。
其中太平養老和國民養老以發行新股增資方式分別引入境外投資人比利時富傑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和安聯投資有限公司。
百年人壽則向大連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運營有限公司增發股份 1.1 億股進行引入,同時,百年人壽原股東大連融達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還將所持有的百年人壽股份轉讓給大連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運營有限公司。一系列交易完成後,大連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運營有限公司對百年人壽持股比例爲11.51%。
監管趨嚴催生中小險企增資需求
增資擴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爲了滿足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嚴格要求。
2022年一季度,“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啓用。“償二代二期”工程對實際資本的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優化了核心資本構成,夯實了資本質量,進一步完善了實際資本的計量方式。
因此,“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後,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96.5%、127.8%,相較2021年末分別減少35.5個、91.9個百分點,其中,財產險公司分別爲236.5%和204.3%,人身險公司分別爲186.2%和110.3%。
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將導致互聯網保險、銀保等渠道業務開展受限,並對權益性投資、分支機構設立等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在償付能力監管框架之下,保險公司研發新品種、渠道佈局、分支機構設立等業務拓展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本。
面對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保險公司對資本的需求迅速增加。但根據上述統計可以看出,2024年以來保險公司的增資以中小險企爲主。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中小險企對補充資本有着更強的需求和意願,但發債融資的難度更高,成本也更高,而增資擴股成本較低,操作難度較小,週期較短,所以對中小險企來說原股東增資或引入戰投是相對較優的選擇。
此外,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向記者指出,相對於大型保險公司,中小保險公司的股權因爲總量小,新的資金更可能因此而獲得保險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在增資擴股上具有一定優勢。
雖然通過增資擴股補充實力可能更匹配中小險企需求,但仍然面臨一些挑戰。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中小險企經營難度較高,盈利壓力較大,原股東是否有充足意願提供更多資金有待考證。而通過引入戰投必然會稀釋大股東的股權和控制權,大股東是否接受控制權被稀釋也存在疑問。
大型險企更傾向發債“補血”
除直接增資外,發債也是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主要渠道。
增資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進而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而發債可補充附屬資本,提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因此,也有不少保險機構選擇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和永續債來補充資本。
據統計,年內已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平安產險等8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或永續債,合計發債規模近800億元。
與普遍不足10億元的增資不同,保險公司的債券融資發行規模最低爲10億元。
年內,共有8家保險公司發債補充資本,其中5家保險公司單次債券發行規模超50億元,且中國人壽在9月24日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規模更是達到350億元,創下年內保險公司單筆發行規模之最。
通過統計可以看出,發債進行資本補充以大型保險公司爲主。
楊澤雲表示,相對來說,大型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更好,不僅可以吸引現有或者外部股東增資,更可以滿足條件通過資本補充債、永續債等方式融資。
業內人士也向記者分析,頭部險企發債意願更強,一是因爲對大型險企來說,發債難度和成本較低,二是大股東即使不想出資也沒有稀釋股權的擔憂。
此外,中債資信也表示,相比而言,資本補充債券發行流程相對簡單,且不涉及稀釋股權、修改章程等問題,已成爲最常用資本補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