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完成第28月晝工作,確認異常石塊來源

(嫦娥四號巡視路徑圖,圖片源自中國深月與深空探測網)

據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四號着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3月21日2時和3月20日17時09分結束第28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號着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生存了808個地球日,本月晝期間月球車行駛約30米,累計行駛里程682.77米。

由於廣泛的微觀到宏觀的撞擊和晝夜溫度循環,月球表面大部分裸露的岩石在幾百萬年內變成了小碎片和塵埃,使表面被一種稱爲雷格巖的土壤覆蓋,顏色和質地相對均勻。“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月球遠側馮·卡爾曼環形山的探測過程中,發現了反照率高於周圍表面的岩石碎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其進行了光譜分析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asearch:Planets》上。

(反射率較亮的撞擊坑,圖片源自中國深月與深空探測網)

該研究基於原位光譜分析和地質學方面的考慮,對異常岩石碎片的來源、位置和組成進行了研究。兩塊岩石碎片的光譜信號顯示,低鈣輝石明顯占主導地位,而高鈣相則是充填馮·卡爾曼隕石坑的玄武岩的特徵。根據光譜學的考慮,這表明這些噴出物碎片來自於異次元,最可能的來源是來自於古老的芬森撞擊坑。

研究認爲,這些岩石碎片可能有一段曲折的歷史。這些石塊由芬森撞擊坑濺射過來後原本埋藏在月壤之中,後期由於織女撞擊坑濺射物的撞擊挖掘作用而暴露在月表。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29/2020JE0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