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逐漸進入好發期 口罩禁令解除醫師籲要勤洗手

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門診最近出現腸病毒個案,醫師餘秋霖提醒要勤洗手。(大甲李綜合醫院提供)

傳統24節氣介於驚蟄與春分交替時令,腸病毒好發進入高峰期,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最近涌進數起腸病毒案例,年紀都是5、6歲幼稚園大班幼童。小兒科主治醫師餘秋霖說,新冠疫情影響大部分學童皆戴口罩;最近口罩禁令解除,不少家長忽略勤洗手衛生習慣,易讓病毒從口入染上腸病毒。

餘秋霖指出,門診中染腸病毒的幼童案例,是家長忙於工作疏忽把小朋友送到幼稚園,老師量體溫後才發現學童發燒,家長帶到門診治療經過檢查,才發現幼童嘴巴內已經出現潰瘍,確認罹患腸病毒;給予治療後已經康復,還好沒有併發重症引起腦炎。

腸病毒感染途徑,分成腸胃道、呼吸道、接觸患者皮膚水泡的異體、孕婦分娩過程中感染腸病毒。通常腸病毒症狀出現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染病後2至10天后纔會出現症狀;典型症狀爲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大約7到10天,極少數個案恐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肺炎等併發症。

「酒精殺不死腸病毒,一定要用肥皂勤洗手。」餘秋霖指出,腸病毒傳染力強,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家養成戴口罩且隨身攜帶酒精消毒;但酒精並不能殺死腸病毒,一定要用肥皂、洗手乳勤洗手纔能有效殺死腸病毒,環境也要用漂白水消毒。特別在口罩禁令解封后,更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家長要隨時提醒孩子。

餘秋霖強調,過去近三年臺灣在新冠疫情下度過,大家習慣戴口罩、噴酒精、勤洗手,現在年紀2、3歲的小孩,在疫情下長大,長期處在戴口罩的生活環境,接觸到病毒量相對較少;但在口罩令逐漸解封后,雖孩子很難立刻改變戴口罩習慣;家長該如何提醒小孩勤洗手,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是目前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