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硬體整合 創造高附加價值
「科技登山人」包括「留守人」安全平臺以及「小山石」隨身攜帶裝置,透過山友間的裝置串聯,打造山域安全網。工研院/提供
疫情提升全民健康意識,也加速運動導入科技的腳步,藉由科技助力,讓運動過程多元有趣。運動科技作爲未來趨勢,工研院在CES 2024上,針對高爾夫、登山、潛泳多項運動,整合AIoT、軟體分析、穿戴式裝置等軟硬體技術,投入運動科技的研發,協助產業開發藍海市場,也讓運動在娛樂之餘,更加安全有保障。
高爾夫球運動人口逐年增加,美國高爾夫球基金會統計,2023年17歲以下高爾夫球選手較2019年增加近100萬人。隨着年輕人口、女性比例提高,高爾夫球漸成新興的全民運動娛樂。
但在草地果嶺揮杆的樂趣易被氣候影響,加上疫情衝擊,促使家用智慧型高爾夫球市場興起。鎖定虛實互動是運動科技未來趨勢,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開發的「智慧可攜式虛實互動居家高球模擬器」,用戶在家中打小白球也有「逼真」的揮杆體驗,該技術更被Forbes雜誌評點爲CES 2024重點展品。
這項產品具備三大特色,「動態智慧果嶺」模擬真實地形地貌變化,專用App自選想要的球場風景;「虛實整合與結合PK遊戲」,在家推杆也能享受競技樂趣;以及透過「AI 3D感測分析動作」,手機就能進行揮杆姿勢與體態分析,完整了解推杆動作與球路軌跡。
運動除要動得好,也要安全,尤其水中運動較一般運動風險高,過去受限於無線傳輸技術無法隔水通訊導致難以示警,但在科專計劃補助下,工研院開發「智慧潛鏡」,使用近場感測技術的微型低功率雷達,抓取脈衝信號的來回振幅、間距判斷相關數據,克服隔水傳輸限制,追蹤使用者的心跳、呼吸、活動量等狀態,大幅提升水中活動的安全性。
過去穿戴型裝置大多需要接觸皮膚,才能取得生理數據,工研院智慧潛鏡內藏非接觸式感測器,不須直接接觸皮膚,即可分析使用者的游泳距離、配速、划水數、泳姿、距離,準確率達95%,適用於泳、潛、衝浪等任何水中運動。
登山運動方面,根據統計,臺灣登山健行人口約佔總人口二成且持續成長,但山域事故也逐年上升,以迷路比例最高。由於山域搜救耗費大量人力成本,若登山客能配戴定位裝置,能大幅降低搜救成本,也能使登山運動更有保障。
工研院開發的「科技登山人」包括「留守人」安全平臺與「小山石」隨身攜帶裝置,「小山石」外型如鵝卵石輕巧、低耗能,不需要透過基地臺跳轉訊號,可串聯800公尺內的裝置,並以GPS、藍牙等形式共享準確位置,大幅提升定位準確率,即使手機無訊號,也能發出SOS訊息通知隊友或留守人。工研院也針對該裝置開發整合性App,可進行行前路線規劃、登山離線導航、座標等,全方位整合登山運動需求,提升整體安全性。
「科技登山人」包括「留守人」安全平臺以及「小山石」隨身攜帶裝置,透過山友間的裝置串聯,打造山域安全網。工研院/提供
舉例來說,收不到電信訊號的求救登山者,可透過小山石發送位置資訊給鄰近能接收電信訊號山友的小山石,即可掌握求救者位置,協助對外報警求援。「小山石」透過山友間裝置串聯,打造全面性的山域安全網,未來將聚焦平價市場,並與政策接軌,成爲登山客必選裝備,確保登山運動安全。
運動產業科技化趨勢明確,各國政府、職業球隊將科技導入運動訓練裡已行之有年;同時,科技不只是帶旺運動產業,新形態智慧化運動場館、全自由視角賽事直播,結合粉絲經濟、球隊管理與訓練等,更將帶來創新的商業模式,爲運動休閒產業,創造更高附加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