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綠色淨零風 吹向藝術圈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朝綠色展會方向努力,在2022年加入畫廊氣候聯盟。(本報系資料庫)

在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大環境下,碳中和的目標正逐漸滲透到藝術圈。自2021年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並承諾於2060年達到碳中和後,歐盟也宣佈其2050年碳中和的計劃,各國和企業相繼提出自己的淨零碳排放目標,這一潮流也蔓延到國際藝術界,開始關注氣候變遷問題並提出相應的策略。

2020年,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將氣候變遷的概念融入其策展當中,公開表示藝術市場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根據2022年5月發佈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70%的收藏家在購買或管理藝術品時會考慮環保選項,68%願意在運送藝術品時採用更具環保意識的方法。儘管2023年全球藝術市場的銷售額在連續兩年增長後下降了4%,達到約650億美元,但此數字仍高於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藝術界的市場年年增長,是必須要注意的高級產品市場。

隨着氣候變遷問題的日益嚴峻,與藝術品息息相關的全球畫廊和藝術拍賣行紛紛開始響應並採取行動。英國倫敦的畫廊和藝術領域的專業人士率先籌組畫廊氣候聯盟(Gallery Climate Coalition,GCC),制定氣候危機行動計劃,並提倡畫廊採用更環保的做法,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包裝及減少活動中會產生的廢料、選擇低碳交通工具和策展方式,成爲藝術行業中的綠色先鋒。GCC並推動畫廊制定「綠色畫廊營運準則」,以減少碳排放和促進永續發展,並鼓勵參與通用的國際認證,如ISO 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Event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s),減低展覽對生態環境、社區與當地經濟衝擊。

在拍賣行方面,佳士得(Christie’s)於2021年成爲全球首家承諾達到淨零排放的藝術拍賣行,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依據佳士得「環境影響力報告」,藝術交易主要碳排放來源,包括建築場域使用、運輸、出版發行及商務差旅等,其中建築場域使用和運輸二項佔八成以上總碳排放量。另外,空運對於環境的影響是海運的60倍、陸運的十倍。爲減少碳排放,佳士得倡導改變藝術品的運送方式,鼓勵使用陸運或海運,並鼓勵本地化展覽的參觀,從而減少跨國運輸的需求。

在永續發展議程的推動下,綠色永續藝術正成爲新焦點。許多畫廊和藝術家開始採用永續材料和生產方法,以減少碳足跡並推動環保和永續發展。這種趨勢不僅符合當前的社會價值觀,還爲藝術品增添額外的價值和吸引力。

臺灣的藝術界也在積極響應全球的綠色轉型,2022年GCC開始在臺灣成立分部,近年成立的「綠色使命辦公室(Green Engagement Office)」和「臺灣藝術永續聯盟(TASA)」也致力推動碳匯管理,並支持藝術創作者和管理者將「碳價值」融入他們的藝術價值中。TASA已經開始爲藝術家架設平臺,協助測量能源使用、水消耗、廢物產生和回收、旅行和生產材料的碳排放,並提供詳細的報告和建議,幫助藝術界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同時,實現永續發展。

未來隨着市場對永續發展的需求不斷增加,藝術界將有更多接踵而至的挑戰來推動綠色轉型,如同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曾經提出:「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是全方位的,也因此我們需要各種不同的聲音,不同領域的合作,讓氣候行動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期以臺灣藝術界在永續發展進程中,發揮引領羣衆深入永續概念的重要作用。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南部院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