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院通過臺灣晶片法案 下世代產業均適用

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出,此案對在臺進行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有助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跟技術持續深耕臺灣,鞏固半導體在內的科技產業鏈韌性及國際競爭優勢。

產創條例修正草案後續將送往立法院審議,力拚在明年元旦起上路實施,優惠期間至2029年底止。蘇貞昌表示,此案對臺灣經濟及國安均有實質助益,請經濟部及財政部後續積極跟立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

由於疫情造成供應鏈斷鏈、汽車產業遭逢晶片短缺衝擊,各國紛紛對關鍵產業祭出鉅額補貼及擴大租稅優惠。如美國晶片法案提供補貼、並對建廠及設備投資給予25%租稅抵減,日本提供建廠及設備補助,韓國給予最高40%研發投資抵減及10%的設備投資抵減。

王美花指出,臺灣在半導體產業製程方面雖已位居全球領先地位,但面對競爭者及各國祭出鉅額補貼優惠,仍需思索如何進一步突破,鞏固既有優勢地位。在與財政部多次討論後,決議提出產創條例修正,在現有規範下加碼給予租稅優惠。

經濟部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只要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條件,不限產業類別均可提出申請,擬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營所稅抵減、購置先進製程機器設備支出5%營所稅抵減,兩者合計抵減不超過50%。

其中,研發費用及研發密度,爲考量臺灣產業需在國際供應鏈中持續保有關鍵地位,必須不斷投入資源進行開創性、突破性的研發創新。至於一定規模則授權子法訂定,主因需與財政部對國內重要公司的研發經費及研發密度,做更精細的確認後才能敲定金額門檻。

另外有效稅率部分,係爲兼顧租稅優惠及繳納合理稅負之政策目的,參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率15%訂定。鑑於國際間推動期程不一,給予產業適當緩衝期間,2023年訂爲12%,2024年起爲15%、但可視國際施行狀況覈定調整爲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