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測-美對大陸半導體升級管制 會成功嗎?

防堵中國壯大,美國加強對中國半導體業或科技業的管制措施,其限制舉措對全球晶片產業鏈中長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且凸顯地緣政治局勢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複雜性,各國無不調整戰略以應對任何的變化。圖/新華社

今年適逢美國總統大選年,民主與共和兩黨均主張加強對中國半導體業或科技業的管制措施,以防堵中國壯大,故近期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業的圍堵政策又再次步步進逼。例如美國商務部自2022年10月起,明文禁止先進晶片和其生產設備出口中國,爲防堵漏洞,拜登政府在今年3月29日再次修訂晶片出口法規,包括將禁令擴大至裝載高階晶片的筆電,新禁令於4月4日生效。然而美國的半導體限制舉措對全球晶片產業鏈中長期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各項措施亦凸顯地緣政治局勢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複雜性,各國無不調整戰略以應對任何的變化。

例如2024年以來美國向荷蘭、德國、韓國、日本等盟友施壓而要求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其所代表的是此些國家在半導體設備及材料、記憶體等環節位居全球供應的主宰地位,特別是荷蘭有ASML,其爲EUV、DUV機臺的主要供應者,日本半導體設備全球排名僅次於美國、荷蘭,同時半導體全球材料市佔率過半位居第一,其中超過十項近乎寡佔地位。至於韓國則是在記憶體方面具有全球主宰的地位,不論是DRAM或NAND Flash,市佔率皆可達5成以上,特別是人工智慧(AI)所需的HBM產品,SK Hynix具有寡佔的地位。

事實上,由於先前華爲推出Mate 60 Pro新機內含中芯國際推進7奈米的狀況,後續更傳出將往5奈米靠近,也就是說盡管良率數據恐不佳,且不存在商業營利的空間,但中國仍舊試圖藉由DUV設備、多重曝光的策略來延展其先進製程,達到名目觸碰到7奈米或5奈米的製程境界,叫陣美國的意圖濃厚,此舉當然引發美國再次收緊對於中國的半導體管制並補破網,如針對中國的先進製程/高性能運算等技術進行新的限制、出口管制清單的擴大、擬將長鑫存儲列入實體名單,再次限制中國晶片發展、美國政府已要求日本/荷蘭/德國/南韓等加強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加強管制。

■韓國配合度高,外界關注日荷會否再度屈從美國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此一輪美國期望再次聯合盟友抗中的過程中,各國表現的態度有所不同,其中南韓考量美中關係和國際地緣政治的因素,該國必須在美中兩強之間選邊站,現階段略微往美傾斜的態勢較爲明顯,故南韓政府試圖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損失,並致力同美方探求合理的折衷方案,因而近期考慮配合美國圍堵中國半導體的政策,避免成爲美國眼中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的破口,且試圖消除美方的擔憂,故具體措施即是三星(Samsung)和SK Hynix對於設備的處理變得極爲謹慎,這兩家半導體巨頭決定不再將舊半導體設備轉售,而是直接將它們其堆積在倉庫中,以免觸及美國技術管制的敏感神經。

反觀日本、荷蘭政府態度則略有所不同,主要是從2023年7月起,日本已針對23項半導體設備加強出口管制,10~14奈米以下更先進製程技術的晶片製造設備都在管制範圍內,先前荷蘭對中國輸出高科技設備的禁令於2023年9月1日生效,爾後2024年1月初荷蘭政府又撤銷AMSL部分2023年的NXT:2050i及NXT:2100i微影系統出口許可證。而目前荷蘭與日本針對美方要求尚未有進一步追加新措施的做法,主要是兩國實施輸中半導體加強管制時間尚未滿一年,若再追加新措施,日、荷政府深怕導致境內半導體業界人士不滿,因將無法制訂事業的發展策略,且又會再次影響廠商的營運。

■拜登政府對國內外半導體業者補貼大小眼,盟友意難平

由此觀之,美國若要再聯合盟友擴大對中國的設限,恐尚需給予盟友較大的商業誘因;否則類似像美國商務部特別准許部分美國供應商向華爲銷售特定商品,允許英特爾(Intel)向華爲銷售CPU,或是英特爾可望獲得美國晶片法案逾百億美元補助,但臺積電恐僅有50億美元的補貼等事件,較難以讓美國境內所有企業甚至是盟友完全配合美方共同抗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