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測-發展自主衛星產業,強化數位韌性與通訊安全(下)

臺灣自主衛星通訊系統仍待發展

然而,國際上四個主要衛星業者所能供應的星系容量仍然相當有限,且受制於母國政策與商業利益考量,加上臺灣未來規劃的星系通訊容量推估約爲OneWeb的十分之一。在衛星需求端部分,政府應排出優先使用順序包括軍用、政府非軍用、民用;國內互通用衛星與對外通訊連網。軍用領域包括國家領導人與人民和國際盟友通訊系統、作戰指揮系統、戰情資訊系統(包括衛星圖像與監視)、後勤支援系統等;政府非軍用涵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能源、水資源、通訊傳播、交通、銀行與金融、緊急救援與醫院、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及高科技園區;民用涵蓋民衆上網、公司行號、物流業等等。筆者推估供應端所能提供的容量遠遠不足,目前龐大的需求落差仍待相關產業與政府計劃加速投入。

以臺灣的狀況而言,自然會是處於防守方的狀態,從近期發生過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事件可以見得,所有通訊系統必須以隨時都有可能轉變爲戰時狀態的考量設計。爲了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開發出充分的通訊能量,除了導入國際通訊市場上先進的系統解決方案外,臺灣也應加強推動相關產業發展與系統設置,例如具備衛星中繼通訊功能之無人載具、跳頻鏈路加密無線通訊系統、無線光通訊系統、低軌道衛星通訊系統相關係統、移動式衛星通訊系統、人工智慧(AI)系統整合等,可以確保在戰時國防、公務、民防...等單位得以緊急啓動備援通訊系統,進行資訊傳遞甚至自動化分析與部分協助決策,確保政府單位能夠正常運作,維持社會基本生活。

發揮臺灣科技優勢

開發最佳在地解決方案

臺灣具備大量電子電路、資訊系統、無線通訊等等科技實作的能力,過往產業生態着重在元件代工製造,例如導控科技,以國內技術與架構都具備能力,由於基礎元件取得容易,客製化特殊元件也幾乎都可以在地開發完成,運用科技人才充裕的優勢,我們需要跳脫既有思維,轉向加強發展「系統研發設計」、「系統整合」的產業結構、以及思考「如何打入這個領域市場」,充分發揮出臺灣科技產業的優勢,設計開發最適合在地需求的解決方案。

基於此,我們更應思考如何將產品做到下一個世代或者大量透過如初萌芽且具備高度潛力的開發案,尖端技術元件如:陣列天線、姿態控制模組、光纖陀螺儀、大口徑光學鏡片研製等;先進應用系統方案如:B5G/6G、無線光通訊、微型合成孔徑雷達、高解析度光學偵照…等之設計與整合開發,將未來的衛星應用發展納入高度數位韌性的設計規範,確保各項目在實際應用時具備最理想的穩定性。在發展過程中將產生許多產、官、學之間的協作項目,爲了快速達成目標,應在初期透過專業深入評估後直接投入合理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減少過多驗證過程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如此不但更爲切合臺灣環境現況的需求,也可因爲結合各領域共同推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實質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