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到產後應一條龍! 生動盟:侯生育政見誘因仍不足

臺灣女性的問題不是要從兩胎拚成3胎,而是連第1胎都不敢生。(本報資料照)

爲解決少子化危機,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提出3大生育政見,規劃補助30~40歲女性凍卵、提高育嬰留職津貼至100%,另提供3胎以上1生1次百萬津貼。臺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認爲,這樣的政見並不足以提高生育的誘因,即便補助凍卵,女同志、單身女性仍被排除在外。在職場環境不友善之下,仍有許多女性不敢請育嬰假,自然也得不到津貼,且臺灣女性的問題不是要從兩胎拚成3胎,而是連第1胎都不敢生,建議候選人應從產前、產中到產後都有完整配套,才能真正改善生育率。

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指出,礙於《人工生殖法》的限制,能凍卵的對象只有已婚的異性戀夫妻,女同志、未婚卻想生小孩的單身女性都被排除在外。即便侯補助凍卵,也只對特定的女性有幫助,建議應修法,讓更多人都能以合法的管道使用人工生殖。

對於留職停薪的全額津貼,陳玫儀認爲利益良善,但事實上目前仍有許多女性連育嬰假都不敢請。以她的公務員親戚爲例,即便知道現行育嬰假有8成薪,卻因擔心被調離現有的地方,而不請假。

在一些職場中,僱主也會將無形的壓力加在懷孕的女性身上,讓對方覺得請假會造成同事的困擾。陳玫儀說,若連假都請不了,無論是8成薪或全薪,對女性都沒有太大的誘因,臺灣應該要真正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的規定,必須對僱主、管理階層進行教育,讓懷孕的女性無後顧之憂,請假帶小孩也得到同事、上司的支持。

「不是兩胎變3胎的問題,而是女性連第1胎都不想生」。侯友宜承諾要提供百萬津貼鼓勵生3胎,但陳玫儀直言,臺灣是個生產醫療化的國家,產後憂鬱症的盛行率也非常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自然的剖腹產比率是介於12~20%,但臺灣的比率高達30~40%,這意味着女性因爲種種不必要的原因而接受了剖腹產。

對許多女性而言,生產的過程就是極大的創傷。陳玫儀表示,一些醫療機構不分情況是否危急,生產時都會壓宮底,導致女性產後肚子都是瘀傷、會陰出現撕裂傷,且哺乳也會受影響。她認爲候選人、政府都應創造正面的生產經驗,纔不會讓女性聽了她人的生產經驗就聞之色變,連第1胎都不敢生。

陳玫儀指出,在荷蘭,不論女性的國籍,只要是在當地生產,政府都會提供支持服務。公衛護士每日會到新生兒家庭中進行訪視,每次3、4小時,幫新生兒洗澡、教導家長準備副食品、換尿布、教導爸爸幫媽媽按摩,甚至也會幫忙做家務,家長一分錢也不必花。

反觀臺灣,若付不出每月20~30萬的月子中心費用、每月10萬元的月嫂費,女性產後都只能回婆家或孃家。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與原生家庭、婆家有良好的關係,一旦失去支持,就只能單打獨鬥。陳玫儀認爲,政府對新生兒家庭的支持,不能只停留在弱勢家庭的育兒指導,而應他國經驗,去發展支持服務。從產前、產中到產後,都要有一連串的配套,生育率自然也會跟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