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到花店的關鍵樞紐 凌晨直擊臺北花市 最早、交易量價最大市場 美的需求「就是競爭力」

臺北花市透過拍賣,以公平制度決定花價,讓花商、花農都可接受。 (攝影╱陳士安)

【採訪╱洪與成、蕭尹琪 撰文╱洪與成 攝影╱吳尚鴻】

逢年過節,買一朵花不只應景,也能傳達心意,您可曾好奇過一朵花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一束又一束新鮮的花朵,如何一大早就光鮮亮麗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臺灣5大花卉批發市場分別位於臺北、臺中、彰化、臺南、高雄,其中以臺北花卉批發市場歷史最悠久、交易量最大、成交價格最高,也是臺灣花卉拍賣制度的奠基者。

夜幕低垂,臺北市內湖區鄰近民權大橋的各大賣場早已響過晚安曲,結束採買的民衆也返家準備進入夢鄉,但位於此地的臺北花卉批發市場,熱鬧的時候才正要開始。午夜12點,來自臺中、彰化、雲林、臺南等縣市的貨車披着夜色,陸續駛進花市鄰近民權東路六段、佔地110坪的卸貨區,隨着一箱箱的花卉卸下,淡淡的花香在空氣中擴散。

確立切花拍賣 最早的專業批發市場

「有一個公平的制度去決定這個時間點的花價,由這個時間點的供需決定這個產品的價格,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臺北花市企劃室主任林宏彥一邊解說,一邊與深夜仍在市裡奔走的理貨員、花商打招呼,閒聊近來的生意、花價好壞等。

「不可能100%的人都信任你,可是至少會有99.9%的人信任你,這就是很棒的一件事。」林宏彥指出,臺北花市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就是透過公平的制度決定花價,讓花商與花農都能接受;臺北花市交易量佔全國超過4成,徹夜運作只爲準備凌晨3點半的花卉拍賣,以確立當天花價。

原本在酒泉街一帶的花卉批發商於1988年遷入濱江市場2樓,並組成由花農、花商擔任股東的臺北花卉產銷股份有限公司,成爲臺灣最早的專業花卉批發市場,同時建立各種交易制度,包括引進「荷蘭式」拍賣制度由高至低喊價,率先出價者得標,若至該花種拍賣底價仍無花商承購則流標,未拍出的花卉需銷燬,避免流入市面擾亂市場影響價格。林宏彥解釋,每天拍賣開始前,市場會綜合考量近期市場需求、昨日價格與庫存等條件決定起價,並在拍賣過程中適時調整,「今天如果我拍100塊,99塊有人按的情況下,他下一把花可能會開110塊,價格就上去了。」

臺北花市引進荷蘭式拍賣,確立臺灣花卉價格決定機制,後再引進四線道電腦拍賣鍾,可同時拍賣不同種類花卉,承銷人可切換不同線道,讓過程更有效率。 (攝影╱陳士安)

臺北花市成立後,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花卉產區也陸續成立花卉批發市場,「臺北爲主要花卉消費地,拍賣價格通常優於其他區域,花卉需求量也較高。」根據今(2024)年5月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臺北花市的切花總進貨量佔全臺42.55%,總交易金額則佔50.08%,平均每把花卉的價格爲新臺幣(下同)96.8元,比第二名的高雄花市77.3元多出近20元;林宏彥指出,臺北花市在凌晨拍賣,比其他市場多於下午進行更早,也成爲其他市場的花卉價格參考依據。

持續便利交易 建置冷鏈保品質

臺北花市2014年遷入內湖現址,至今年滿10週年,期間持續改善硬體設備與制度,例如拍賣鍾升級爲投影式拍賣鍾,也發展無現金交易。林宏彥說明,無現金交易不只方便花市收款,也讓拍賣流程更順暢,「例如過年的時候,銀行可以提高承銷人的信用額度,讓他們不會拍到一半發現錢不夠了還要下去領,想要的花就這樣錯過了。」目前臺北花市拍賣端所有交易皆採線上金流。

隨着網路交易愈發盛行,臺北花市也發展網路訂貨,提供花農與承銷商專用的網路交易平臺,「讓供應人提早將今日到貨內容上傳平臺,承銷人可以在拍賣前事先訂貨,就不用半夜親自到現場拍花,但花卉的價格仍然會透過拍賣決定。」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