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亂象土壤,讓網絡直播茁壯成長

□李羣

近日,中央網信辦專門印發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爲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本次專項行動圍繞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重點整治五類突出問題,包括:編造虛假場景人設,無底線帶貨營銷;“僞科普”“僞知識”混淆視聽;傳播“軟色情”信息;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權益;欺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僞劣商品。

近年來,一系列專項行動開展後,網絡治理愈發清朗。但也有極小部分主播總要踩紅線、破底線。一部手機搞直播,製造聳人聽聞或錯誤的內容,既賺眼球又賺流量,卻不管道德底線與價值取向;坐在屏前帶新貨,自賣自誇進行虛假宣傳,把“誠信”兩字拋在腦後。從監管層面說,若未及時出手,便會有治理真空,網絡空間就會長出雜草,也威脅方興未艾的直播帶貨經濟。

草不鋤則田荒,治理網絡直播行業亂象,就是要依法治理、合理引導,在自律、法律和社會責任的共同引領下,讓網絡直播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帶貨直播,當樹牢底線意識,誠信從業,嚴格選品,把好產品質量關,以創意和誠意取勝;對於一些專業類網絡直播,涉及法律、財經、醫療等領域,主播自身要有專業知識和科學素養。不踩紅線,不破底線,網絡直播行業方能在良性軌道上持續發展。

“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是“捕撈”人民羣衆反映最強烈、行業暴露最突出的網絡直播亂象,是一種及時、持續、深入的現實“把脈”,也是有明確針對性地糾偏治理。整治直播帶貨亂象,直播平臺要主動作爲,具體而言,要對直播內容嚴加審覈,既不能當“甩手掌櫃”,也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與時俱進,制定相關規定對主播進行管理;同時還要通過“人工智能+人工”的手段,對直播內容進行審覈把關,雙重保障,提高對違法有害內容的處置效率。

今年7月,浙江首發直播電商服務規範,設置主播“負面行爲”清單。這些舉措的出臺,釋放着引導規制直播帶貨行業發展的信號。只有行業內外規範力量增強,專業人才涌現,直播帶貨經濟才能逐步告別亂象。讓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始終處在較高水位,是促使網絡直播涌動澎湃生機的題中應有之義。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發佈了19個新職業,網絡主播正式進入國家職業分類。作爲直播內容的源頭,網絡主播被認定爲新興職業,這也意味着網絡主播將擺脫“野蠻生長”,逐步走向規範和秩序,有助於成爲進一步提升直播內容質量的契機。

整治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沒有“旁觀者”。一方面,廣大網民作爲直播內容的接受者,要提高甄別能力,理性、文明參與直播互動,成爲清朗網絡空間的建設者;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到維護網絡空間秩序的行動中來,成爲清朗網絡空間的守護者。

網絡直播亂象的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執法部門、網絡平臺、用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斷提升用戶素養、促進行業自律,我們共同構建一個健康、清朗的網絡直播環境,讓網絡直播真正成爲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讓電商爲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