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12天的雙胞胎!少見「間隔生產」早產姊妹滿3歲 可愛萌翻衆人

▲馬偕兒童醫院接生差12天的雙胞胎早產兒,小牛妹妹(左)與小花貓姐姐(右)已經滿3歲,模樣相當可愛。(圖/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馬偕兒童醫院接生一對出生日期差12天的早產雙胞胎姊妹已經滿3歲了!她們今(22)日出席馬偕兒童醫院早產兒回孃家活動,活蹦亂跳的模樣萌翻全場。醫師回顧當時,雙胞胎的母親鄭小姐在懷孕23周時腹痛出血而住院安胎,姐姐已經擋不住要跑出來,經過評估後採取「間隔生產」方式,讓妹妹能多留在子宮養了2周纔出生。後續在定期追蹤與細心照護下,生長髮育都趕上標準,爸媽看着兩個寶貝也欣慰的說「一切辛苦都忘記了」。

馬偕兒童醫院今(22)日舉辦早產兒回孃家活動,現場一對可愛的姊妹花小花貓與小牛妹特別引人注目,其實她們是相隔12天的雙胞胎。

她們的媽媽鄭小姐過去有早產經驗,在有這對雙胞胎已是第二次懷孕,當時也特別謹慎小心,轉診至馬偕紀念醫院進行定期產檢,並且在懷孕14周時進行子宮頸環扎術,希望降低早產機率。沒想到懷孕23周時,因腹痛出血而住院安胎,醫療團隊考量胎兒每多留在子宮內一天,有助於成熟度及存活率,建議進行「間隔生產」。

▲馬偕兒童醫院2024年早產兒回孃家活動,爸媽特別帶着雙胞胎回來參與,和新生兒科醫師合照。

爲姊妹倆進行間隔生產的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姙娠學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宜雍說明,早產兒的週數越小,可能出現的狀況、併發症都會比較多,然而鄭小姐第一胎後子宮頸閉索不全,且懷上雙胞胎讓子宮內壓力已無法承受,當時姐姐是已經要衝出來沒辦法,在23周時出生,體重僅570克;壓力減輕後,讓妹妹在子宮內多待一陣子,但是也不能待太久,可能會有感染、併發胎盤早期剝離等問題,最後在25周出生,出生時體重達830克。

出生後姐姐住院120天,妹妹則住院92天;去年小姊妹的早產兒2歲定期追蹤檢查顯示生長髮育的指標都已經趕上標準值,但23周出生的姐姐相較於25周出生的妹妹外觀上可看出稍微嬌小了一些,此外,戴着眼鏡矯正的姐姐也曾接受過斜視手術,而小牛妹視力追蹤結果雖有散光問題,但未到需矯正的程度。可見懷孕週數對早產兒長期的狀況是有很明顯的影響。

「說不辛苦是騙人的」爸爸媽媽回憶小姊妹剛回到家照顧時的情境,光是氧氣瓶要補充交換就是一趟奔波,幸好,姐姐出院後使用氧氣不到一個月,另外,姊妹倆在6個月回診的時候生長髮育的狀況稍慢,經過營養及物理治療諮詢後,在家中自行調整照顧,在後續的追蹤結果也都追上標準。

在日常照顧上,除了會特別注意營養外,其他生活上都隨姊妹倆自由的探索,並不給什麼限制,姊妹倆生病的次數也很少,目前僅有視力問題。

爸爸媽媽看着現在一刻都停不下來的姊妹倆,直呼「一切辛苦都忘記了」,還打趣的說活潑小花貓姐姐總是爬上爬下,而且組合能力特別好,東西拿到手上,三兩下就學會了,是家裡的拆解小霸王;比較怕生的小牛妹妹愛說話、愛唱歌,常常從出門一路吱吱喳喳的講不停。

▲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弘洋爲早產兒檢查。

出生週數在22至25周都是存活邊緣的早產兒,有極高的生命危險及併發症發生率。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早產兒的挑戰需要醫療端與家屬間的充分合作,出院後的追蹤回診更是重要,建議早產兒家長至少讓孩子於矯正年齡6個月、1歲、2歲及5歲時定期回醫院做完整的生長髮展與健康狀況評估。

馬偕兒童醫院舉辦早產兒回孃家活動,主要目的也是期待早產兒在2歲追蹤後,每年度亦可以藉着活動,到醫院進行檢測,也可以與其他早產兒家庭交流分享照顧經驗,以便有任何問題可以及早發現、及時轉介與介入治療。

陳宜雍也提醒,由於高危險孕產婦及極低體重新生兒照護的歷程非常複雜且充滿變數,產婦若有流產史或高危險妊娠,如高齡、疾病史、妊娠糖尿等,須及早與主治醫師溝通醫療計劃並瞭解每個孕程可能的風險,建議即時轉診至周產期及高危險新生兒照護設備及人力均齊備之醫療院所,以期增進高危險孕產婦及胎兒的安全與健康。

▲馬偕兒童醫院2024年早產兒回孃家活動共有46組早產兒家庭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