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借“三和大神”、新垣結衣火爆全網,如今新作暴擊日本社會隱痛

女,58。

男,63。

每個月都在糾結社保的你,對這兩個數字一定敏感。

2040年,我國將進入加速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將接近三成。

再結合目前的生育率……

有沒有想過,你的不退休幹到死之老年生活會怎樣?

不敢想?

不要緊。

還可以看看日本的“最後一代”。

都是怎麼極限養老的:

住宅區的兩人

団地のふたり

豆瓣9.2。

很多人說是《重啓人生》中老年版。

出品方NHK。

專業給社會揭短一百年,你熟知的“三和大神”和“孤獨死”等沉重話題,都來自它。

NHK出品的電視劇,主打一個腦洞奇大,正視現實。

當年的現象級爆款《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就是藉着新垣結衣的國民人氣,來聊性別歧視、就業難、少子化等國民問題。

這次也不例外。

野枝和小奈,一對從小玩到大的單身閨蜜,五十五歲回到童年生活的小區,搭夥過日子。

看到這設定。

估計很多女同學已經羨慕哭了:

沒老公,沒孩子,還有工作……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

打開《住宅區的兩人》,你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少女感。

沒濾鏡,沒修圖,但清新自然不做作。

光看她們做飯已經走不動道。

吃到好吃的,會捧着臉對閨蜜賣萌。

聊起男團兩眼放光。

下樓丟垃圾會打扮美美,就是爲了偶遇留學生小哥。

但別誤會。

纔不是國產劇裡,獨立多金身材辣的女強人。

這部劇的中年婦女。

只有普通人的可愛與真實:

進門之前,整理劉海,深吸一口氣。

明知故問:

你最近都上夜班?怎麼老見你?

小哥隨口回一句,“你看起來像三十五”。

她會小鹿亂撞,嘴角瘋狂上揚……

然後?

沒有然後了。

因爲一轉身,奶狗有他的生活,而你也有。

這纔是真實的中老年生活。

沒有做夢,沒有浪漫,只是把瑣碎的日常,盡力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住宅區》的魅力也在於,它拒絕輸出假裝的正確答案:比如女人只要不結婚,不生娃,不貸款,就能瀟灑自由,站在人生巔峰。

卻給人放下心頭大石的治癒感。

和閨蜜一起養老,確實愜意。

工作日,可以隨時去公園釣魚,開心了,唱兩句懷舊老歌,一定不擔心旁邊的人接不上。

但……

衰老的煩惱,也不會因此減少:

曬一曬太陽,會累;騎個斜坡,更累。

也搞不清楚是年紀大了,還是運動少了。

或者是……

兩個都有吧。

比起很多年輕人,兩位女主的生活已經超幸福。

野枝從小就是優,一路讀到博士。

對外都介紹:

哇,金光閃閃的大學教授。

但只有閨蜜知道……

這工作錢少事多還受氣。

每天通勤四小時。

公交車說是二十分鐘一趟,但不知道是不是司機太老了,每次都會遲到;等你決定走路回家吧,車一定又從你身邊開過。

野枝教古典文學,工作認真,但熬大夜備的課,根本沒年輕人感興趣。

給學生點顏色瞧瞧:

比如讓他們不及格?

別想了,你沒編制,只是兼職,要是再隨便發飆,工作就沒啦……

可不能發火

畢竟會成爲職權騷擾

真的很討厭

畢竟少子化嘛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尊貴的客人

小奈呢,插畫師,不用坐班。

聽着賊酷?

但疫情後,她收入更不穩定,野枝常安慰:

是現代人太浮躁,只玩遊戲,都不看書了。

只有小奈比誰都清楚:

可能只是……我的畫風太out了吧。

如果想象中的搭夥養老是:

經濟自由,人格自由,旅行說走就走。

那麼《住宅區》會告訴你:

就算是在發達國家,有錢有閒的養老生活,仍然是童話裡騙人的。

閨蜜在一起,內心的吐槽沒說出來,對方就知道你要說什麼。

但過分有默契的相處。

也是關於老年生活的比喻:

比如這一幕。

倆人剛剛還在快樂手衝、自制甜品。

下一秒,空氣突然凝固。

發生啥了?

不,難過的就是,啥都沒發生。

現在的你是五十五歲。

但是你比誰都清楚,就算到了六十五歲、七十五歲、八十五歲……

生活,都不會再有任何變化。

至於年輕時的小成就?

不好意思,就算讀過博士,因爲年代久遠,你媽都給忘了。

你餘生唯一的變化是:

在這個全員老人的小區裡,你會從幫老阿姨拆紗窗的小姑娘,逐漸變成,需要別人幫你拆紗窗的……

真老人。

就像蔡康永說的:變老,哪有優雅的?大部分人都活在狼狽裡,眼睜睜看着越來越老的自己,越來越狼狽。

但別誤會。

其實《住宅區》真是來治癒你的。

只不過,它不掩蓋生活和社會的真相,像國產劇那樣給你塞糖衣紅藥丸。

於是你會看到:

在這個夕陽紅小區裡。

公園是美麗的。

但鞦韆上,永遠是沒有小孩的。

環境是寧靜的。

但代價是,小區不允許有流浪貓,因爲老伯連貓咪的叫聲都受不了……

這同樣是一個殘忍的比喻:

在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了三成以上,一切需要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令人激動的新事物,好像都不會在這裡出現。

每次提到這些。

野枝和小奈總忍不住想當年。

但很快她們又意識到:

既然自己也選擇了單身,又有啥資格抱怨社會衰敗呢?

慢着……

難道這部劇,是來催婚催生的?

那倒不是。

只是當少子化和老齡化,已經成爲赤裸的現實。

比起逃避和遮掩,更有效的做法是:

讓故事,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小區搬來了一個單親家庭。

按照日本人宇宙最強的邊界感,鄰里之間的距離,本來是相當講究的。

但孩子,對這個社區來說,實在太稀缺了。

某天,春菜聞到了飯菜的香味,撞進了小奈的家。

但晚上聽到春菜家有打鬧聲,誤以爲是父親家暴小孩。

倆人拿起棒球棍衝進去。

結果。

只是正在做飯的春菜,碰到了蟑螂害怕而已。

但這次意外,卻打開了這個單親家庭的心結:

原來,春菜爸爸是被妻子“拋棄”的。

春菜心疼情傷未愈的爸爸,努力裝懂事,儘管心裡想念媽媽和同學,也不敢跟爸爸傾訴。

幸好有了野枝和小奈。

交不到朋友的春菜,纔不至於在新的社區裡厭學,不再假裝大人,而是重新學習:

作爲一個孩子,應該怎樣抵達快樂。

其實,這部劇更加準確的翻譯,應該叫:

團地的兩人。

團地,指二戰後,日本政府爲了加速東京的城市化,吸引外來人口,推出的“廉價商品房”。

後來,因爲經濟騰飛,團地房變成了最標準的“中產夢想”:

它是一個青年離開小城市,成爲上班族,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資格證明。

就像《甜蜜蜜》裡張曼玉心心念唸的“香港身份”。

可到了90年代,金融危機,房價狂跌。

經濟一蹶不振。

整個社會,也像不再對年輕人具備誘惑力,反而住滿老年人的團地社區:

家裡紗窗壞了,你找不到維修工來修,只能拜託五十五歲的“小姑娘”。

如果說過去,團地代表着成功。

那麼今天,‍仍然住在這裡的人,大多是因爲失敗。

劇裡曾出現過這麼一句話:

爲什麼會變成現在這種局面呢?

說的,大概也是這一代人普遍的疑惑。

自己的一生都在爲了夢想努力打拼,工作兢兢業業,時刻不敢停歇,等到終於住進了夢寐以求的房子,達成了年輕時的期望後,忽然發現:

青春和激情,就這麼溜走了。

回頭看,好像啥都沒幹,就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紀。

而更重要的是。

時代彷彿突然間變了似的,自己成了一個多餘而無用的人,進入到了無人在意的垃圾時間。

怎麼辦?

想找個伴吧,發現過去不想找,現在也來不及找了。

決心自己過吧,每況愈下的身體也在提醒你:

要是沒人在身邊,就是換個紗窗,都要拖個好幾年……

不也是很寂寞嗎?

自己的人生,怎麼過着過着,突然就落得如此地步呢?

想不通。

不過《住宅區》告訴你,既然事已至此,別指望年輕人了,老人力量再小,一起幫幫忙,總能幹成一些事的。

就像劇中,小區裡的老人們都會把自己“過時而無用”的老物件交給小奈,讓她拿到二手交易平臺上賣。

一本吉他譜2999塊(145人民幣)。

一個暖水壺3800塊(184人民幣)。

一個鑰匙扣600塊(29人民幣)

雖然吃一頓不錯的食物,光是主要食材就得花去8400塊(408塊),收入遠抵不上支出。

但至少。

那些老物件都有了自己新的價值。

畢竟。

哪怕整個國家只有一個人對這些“過時而無用”的東西感興趣,也該值得去慶祝,不是嗎?

所以啊。

或許,老齡化社會是令人擔憂。

但那種每個人都自帶一堵透明的牆,永遠低頭趕路,只在意逐利和發展的社會氛圍,也是有毒的。

如果衰老和降級不可避免。

那我們還可以學會:

怎麼把更多的小確喪,有限轉化爲小確幸吧。

快退休了,還要和父母一起住,是挺失敗。

但至少,還有會做飯的閨蜜等着你,就算偶爾吃便利店快餐也很香。

沒談過轟轟烈烈的戀愛,是挺沒勁。

但到老了,還有激情追追少年團,還能因爲小哥哥一句誇獎而臉紅……

也是一種幸福。

或許,這就是《住宅區》沒啥特別的情節,但仍能有9.2分的原因:

如果註定要在垃圾時間裡浮沉。

如果社會不能給你美好的允諾,流行文化沒有讓你激動的事情……

沒關係。

失敗地活着,苦澀地笑着,也是生活本來的滋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很可能是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