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霾神器 陸首顆碳衛星升空
研究人員3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幫碳衛星安裝帆板。(新華社)
12月22日凌晨3時22分,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碳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
2015年9月14日,載荷研製團隊在吉林白城附近的草原,進行CO2探測儀航空校飛試驗。(新華社)
大陸首顆碳衛星在22日凌晨3時22分,成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碳衛星主要用來進行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監測,瞭解大氣二氧化碳的分佈,在未來3年,碳衛星將在離地球700公里外的太陽同步軌道上,每16天對地球進行一次「體檢」,製作不同季節、不同地區二氧化碳排放情況的報告。
碳衛星上除搭載二氧化碳探測儀,還有可作爲「抗霾利器」的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該探測儀可測量雲、大氣顆粒物等輔助資訊,提供科學家精確反向推演二氧化碳濃度剔除干擾因素,幫助氣象學家提高天氣預報準確性,以及研究PM2.5等大氣污染成因的重要資料。
透過顏色識別CO2氣體
碳衛星全稱是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此次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執行升空任務。中科院空間中心副主任、碳衛星工程副總指揮龔建村表示,衛星穩定運行後,大陸將初步擁有針對重點地區,甚至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躋身氣象監測大國行列。
碳衛星是透過「顏色」分析識別二氧化碳氣體。中科院研究員鄭玉權指出,陽光穿過空氣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對顏色有不同程度吸收,藉光學儀器對色彩精準測量,即可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數量,得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監測精準度優於4ppm
碳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楊忠東說,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觀測站僅數百個,地面觀測點雖能蒐集大氣二氧化碳數據,但難以滿足監測的需求,只有使用高空衛星,才能繪製二氧化碳分佈的全景圖。目前,陸制碳衛星的探測精確度優於4ppm(百萬分之四),達國際高標。
爲了滿足社會經濟需要,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還會研製更多二氧化碳監測衛星,並計劃讓風雲系列兩顆氣象衛星,攜帶二氧化碳觀測儀器上太空。此外,此次升空,火箭還搭載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的1顆高解析度微納衛星,以及2顆高光譜微納衛星。
小 靈 通
碳交易
碳交易指以國際公法爲依據,把二氧化碳排放權視爲商品,進行排放權交易,利用市場機制引導低碳經濟發展。聯合國在1998年簽署氣候變遷《京都議定書》提出「碳排放權交易」概念,並以每噸二氧化碳爲計算單位,原理是買方以支付方式取得溫室氣體減排額,將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2016年11月《巴黎協定》生效,大陸將在2017年啓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莊舒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