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手機神器”走紅,問題不在神器

原標題:“藏手機神器”走紅,問題不在神器

不能充電的“充電寶”、無法閱讀的“書本”、幾乎不能喝水的“水杯”……這些出現在網購平臺上的商品,其共同名稱是“藏手機神器”。一些學生藉助神器躲過學校和家長的檢查,將手機帶入校園,以實現“用手機自由”。有律師表示,商家售賣和宣傳“藏手機神器”的行爲或涉嫌違法。

據媒體實測,在一些社交平臺上搜索“藏手機”相關話題,會出現大量帖子,配圖多是充電寶、水杯、鏡子、書本等日常物品,這些物品內部設有特製暗格用來藏手機,隱蔽性強,某品牌店客服推薦的防探測版水杯樣式“神器”,甚至提示“可以帶進考場”。很顯然,這樣的神器功能有多強大,家長和老師就有多擔心。

關於對孩子手機的“爭奪”,近年來成了一個教育熱點話題。一些孩子過早沉迷於手機的現象,也時常引發公共討論。客觀說,在今天指望將孩子與手機完全隔絕開來,這不現實,也無必要。但是,引導孩子與手機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卻是學校和家庭需要共同承擔起的責任。如何拿捏好這種平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這個背景下,竟然出現了專門幫孩子藏手機的神器,在一定程度上說,這其實是爲這道難題再次增加了難度。

毫無疑問,一些商家售賣這類神器,是瞄準了一些學生用戶的需求。同時,也在進一步強化一些孩子與老師和家長在爭奪手機這件事上玩“躲貓貓遊戲”的僥倖心理。所以,有人認爲這樣的生意是不道德的。也有專家從法律角度指出,這類商品在營銷中公然“教”孩子如何藏手機,也與相關法律要求的廣告“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形成衝突,由此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和平臺應該給予必要的限制。

銷售“藏手機神器”到底合不合法、有沒有必要進行限制、或者說即便限制了又是否真能讓其銷聲匿跡,可能仍有討論空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沒有這類神器,孩子與家長、老師對手機的“爭奪”,依然將持續存在。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這就是我們所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教育歷來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如何引導孩子不要玩物喪志,不要過度沉迷於某種事物而耽誤學習,或是影響健康成長,這實際上是每一代家長都面臨的“永恆”挑戰。就拿進入網絡時代以後來說,最早家長與孩子“鬥智鬥勇”的主場可能是網吧,遊戲,現在則可能是手機,是視頻……本質上其實很難說有什麼不同。如何在這裡面爭取維持一個“最不壞”的局面,都需要學校、教師和家庭共同去摸索、磨合。且每個學校、每個家庭,或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方法。

教育部辦公廳於2021年發佈《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這可以說是通過外部力量,給學校和家庭在處理小孩玩手機問題時劃定了一道紅線,或者說提供了一個依據。但如何去遵守、執行,依然考驗學校、家庭的智慧,不能指望消滅了“藏手機神器”,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無論是提早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與孩子“約法三章”,還是加大對帶手機進校園的檢查力度,這本身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它遠比禁止“藏手機神器”來得更復雜,也更重要。(朱昌俊)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