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健保決策竟要靠抽籤 病團籲常設席次深化病友參與

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左四)與立委王正旭(右四)、陳昭姿(左三)、陳菁徽(右三),上午在立法院舉辦「病友權利 接軌國際 完善病友參與健保給付決策」記者會,共同呼籲應優化病友參與機制,會中提出三大政策改善建議,期望健保給付決策更貼近病友需求,逐步接軌國際。記者黃義書/攝影

新藥納入健保決策過程,經過醫療科技評估(HTA)、專家諮詢會議、共擬會,健保總額會議則由健保會討論決議。但前述機制均無正式病友委員席次,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病友是健保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共擬會病團應由列席轉爲正式代表,健保會應設置常設病友席次,且病友參與應提前至專家諮詢會議階段。

臺灣病友聯盟今日與立法委員王正旭、陳昭姿、陳菁徽辦公室共同舉辦「病友權利 接軌國際 完善病友參與健保給付決策」記者會。與會的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是健保會唯一病友代表,她表示,同事幸運抽中籤,自己纔有機會成爲病友代表,爲病人發聲,任期今年屆滿,明年未必能再抽中,且抽籤充滿不確定性,病友在健保會發聲的代表性、穩定性均不足,盼政府深化病友參與機制。

「病友參與流於形式,削弱病友參與健保決策的意義。」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目前新藥審議機制無法反映病友的需求與處境,病友的意見表達,不僅在決定新藥覈價、適應範圍的共擬會,更應往前延伸到討論臨牀效益的HTA、專家會議,就自身經驗向專家說明新藥使用的利弊。基金會歷年來收集逾2600比病人意見,卻沒有正式管道,卻無法在覈心過程被列入討論,讓健保決策過程缺乏病人視野與角度。

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秘書長楊雯雯說,在健保會、共擬會缺乏常設病友席次的情況下,其決策結果經常是「有一種冷是阿嬤覺得你冷,你不見得真的冷」,加拿大、澳洲及英國,都已透過制度化機制,推動病友參與健康照護政策,臺灣仍停留在徒具形式的參與,未能將病友意見融入審議評估、諮詢環節,「這存在倫理問題。」

吳鴻來表示,建議健保會增加病友代表席次,並設立常設席次,由臺灣病友聯盟作爲代表,聯盟由衆多深耕病權倡議之跨病別病友團體組成,該席次不單是代表自身團體,更是爲整體病友權益發聲。

立法委員陳菁徽表示,「以病人爲中心」不該只是一句口號,健保署效法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評估中心(CHPTA)」,卻學得四不像,NICE在醫療科技評估階段,就已納入病團意見,而近期有關CHPTA的公聽會中,也有專家提到,國內能做病友效益評估的專家學者,僅二、三位,審查量能遠遠趕不上。

「你要決定我的命運,我就要爭取發聲的權利。」立法委員陳昭姿表示,受健保制度影響,臺灣醫療行爲與健保給付綁在一起,自己完全支持病友成爲健保會、共擬會正式席次,沒有病人蔘與的醫療評估是不正確的,沒有以病人爲出發點的決策,都不合乎人權。

立法委員王正旭表示,用藥對病人造成的影響、副作用,都是重要的真實世界體驗與經驗,唯有病人能充分了解一項藥物的衝擊與影響,臺灣應該接軌國際,在藥物納保的過程中,讓病友有機會表達意見,將資訊提供給專家學者作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