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快評》變調的三民主義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訪美時解釋三民主義是民有、民治、民享。這種解釋不能說錯,但不算精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侯友宜訪美時解釋三民主義是民有、民治、民享。這種解釋不能說錯,但不算精確。因爲如果答覆精確的標準答案是民族、民權、民生。「民有」是林肯的概念,實在不等於孫中山的「民族」概念,現在有些國民黨要員也實在不敢回答「民族主義」。

因爲談民族主義直接面對的問題是孫中山提倡的民族主義,是「中國人」的民族主義?還是「臺灣人」的民族主義?當前臺灣選民的民族認同「我是臺灣人」是絕大多數,「我是中國人」是絕對少數,基於選票考慮,目前的國民黨要員,大概沒有幾個人敢說「我是中國人」。

如果不是中國人,當然講的民族主義就不是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也當然不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而是ㄧ種變形求生存的「沒有民族主義的三民主義」。

國民黨要員也默默的接受這樣的論述,「我是臺灣人,我也不是中國人,但臺灣人和中國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種邏輯很怪異,但確實是正在演化中的國民黨要員的意識形態。這是一種存在於統一和獨立都遙遙無期的狀態下所產生的「變形三民主義」。

原因是中國沒有認真在推動統一,美國也沒有認真在推動獨立,臺灣選民不論藍綠,自己也做不了主,造成綠營是喊臺獨的假臺獨,藍營是喊獨臺的假獨臺,白營假裝喊不要管藍綠,只好通通謊稱「維持現狀」,產生「變形的三民主義」、「變形的中華民國」,以及「變形的臺灣共和國」。

一切似乎都在等待及準備一場作最後決定的臺海戰爭,看戰爭結果再說,好像正在上演的劇情是「等待果陀,兩幕悲喜劇」。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