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大招聚焦防風險,城投債將受益、股市或延續震盪

備受投資者矚目的財政部發佈會,被各大國內外機構普遍解讀爲:大規模財政支持立場確立,但未達到“強刺激”的程度,防風險仍是核心。

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官員介紹未來一段時期的增量財政政策,主要包括明確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調整和優化專項債用途,包括可以用於土地儲備和收購存量房等;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缺乏驚喜但未令市場失望

“市場可能認爲此次發佈會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驚喜,但也不會讓他們感到失望。”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

沒有太多驚喜的原因在於,發佈會在額外預算和債券配額上幾乎沒有宣佈具體內容,因這些措施需要經過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會議批准。機構預計10月底將公佈1萬億~2萬億的補充預算,用於支持消費和地方財政。

與市場預期一致的部分是,財政部確實允許地方政府動用4000億元的未使用債券配額,這些配額是從前幾年結轉的,不需要全國人大額外批准,這些配額被用以彌補部分財政收入缺口。同時,財政部也提到了允許更多發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的可能性,以幫助地方政府置換大量隱性債務,以及補充國有銀行的資本。

“更重要的是,財政部承認財政收入低於預期,承諾今年將達到財政目標,並堅決表示將推出更多逆週期財政措施。它還強調中央政府仍有很大的舉債空間,並可以提高赤字佔GDP的比例。”陸挺稱。

另據報道,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10月10日至12日期間訪問山西和陝西省時,強調了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並將其視爲當前宏觀經濟的“風向標”。他再次承諾努力確保交房,並大幅擴大“白名單”項目的覆蓋範圍。

標普信評表示,政策能否促使房地產行業止跌企穩的關鍵在於這些增量財政資金的投放方式、規模和投放對象。

事實上,類似政策此前就已推出,但落地效果不甚理想。上述機構認爲,究其原因,一是整體規模不大,前一階段3000億~5000億元的收儲規模相比整體的庫存規模杯水車薪;二是收購庫存商品房的條件標準苛刻,以不少地市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基本都要求整體項目或者整棟出售,同時還有部分地區要求項目需具備良好的配套、便利的交通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收購的價格也較低,造成開發商無法參與其中。

因此,如果此次的相關財政政策能本着託底市場的原則,以便於市場主體參與的條件投放資金,惠及更大範圍的市場化房地產開發主體,將會更有效地促進“止跌企穩”目標的實現。

債市無憂、城投利好

化債無疑是此次發佈會的最大看點,此前幾次化債帶動了債市行情。

某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債券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隱債置換的思路似乎回到了2015~2018年——除每年繼續在新增專項債限額中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債券用於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外,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相關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後向社會做詳細說明。

“隱債規模已經比2018年降低50%,剩下50%估計不會一次性全部消化,還會是持續性的,但總體規模估計破萬億元。”上述人士表示。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提到,這項即將實施的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這無疑是一場政策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

標普信評工商企業評級部董事王雷對記者表示,預計城投債務風險或將進一步收斂,對於尾部地區城投和非標債務也提供了政策利好。自2023年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一攬子”化債方案以來,各地出臺措施有序推進債務化解,化債已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城投債利差整體呈現下行狀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較2018年底減少了一半。

“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將促進地方債務結構的調整,城投企業能夠獲得更多債務置換資金以緩解流動性壓力,尾部地區城投企業或將受益相對明顯,債務到期壓力或能夠進一步得到緩釋。”王雷稱,機構認爲地方債和銀行信貸置換等措施也可能將惠及非標債務。

就整體債市而言,上述理財子人士認爲,國內仍處於降息週期中,且地產新房銷售數據仍偏弱,債市的實質風險可控。隨着理財和基金的負債逐步穩定,以及銀行逐步下調存款利率,預計流動性將轉鬆,短端利率回落確定性較高。投資策略則是精選有性價比的信用債特別是城投個券,有調整時可加快配置節奏。

“瘋牛”剎車後料延續震盪

對於股市而言,記者採訪的多位機構投研人士認爲,在本次發佈會之後,預期情緒面推動的調整或告一段落,但考慮到短期跌幅較大,市場情緒難以快速恢復,預計延續震盪盤整的態勢。機構繼續看好可攻可守的紅利資產,房地產ETF再度被視爲短期交易品種,而中長期走勢仍會迴歸基本面,需關注未來政策對經濟的實際刺激效果。

受到9月末強勁的穩市場信號刺激,截至國慶節結束,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自9月低點分別反彈了36%和27%,令國際市場震驚。然而,假期過後,市場情緒突變,10月8日A股以漲停開盤,而後“瘋牛”陷入震盪,上證綜指從3674點回撤至10月11日收盤的3203.5點。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最新在客戶會上提及,在本輪迴調之前,MSCI中國指數估值快速從9倍修復到了“疫情重啓交易”時的12倍,已完全修復到過去5年的均值,甚至略有超出。但盈利並未改善,因此若要進一步反彈,則必須依賴於財政政策的進一步支持,尤其是經濟基本面和物價形勢的改善、房地產市場量價企穩,並傳導至企業盈利回升。

瑞銀最新表示,從半年的中期維度來看,市場持續上行需要企業盈利的支撐。全部A股盈利在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滑了3%。7月和8月的工業企業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1%和-17.8%,顯示下半年企業盈利仍在底部整固。9月下旬以來的政策寬鬆落地與傳導至實體經濟和企業盈利需要一定的時間。若經濟基本面逐步改善,盈利乘勢而上,A股市場的上行空間或將進一步被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