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臺韓日美對陸港出口「助力」轉「阻力」

財政部24日發表臺韓日美對陸港貿易概況報告。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24日發表臺韓日美對陸港貿易概況報告,以美中貿易戰爲界,近5年對陸港出口由助力轉爲阻力,影響所及,去年臺、韓對陸港出口依存度各爲35.2%、23.7%,爲21年來新低,日本22.1%,爲15年新低,美國8.7%也是近年較低水準。

針對陸港貿易方面,財政部表示,隨美中貿易衝突、疫情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放緩,臺、韓、日由陸港驅動出口成長模式遭遇瓶頸,去年對陸港出口依存度降至15到21年低點,連同美國在內,四經濟體近五年對陸港外銷表現均不及同期間總出口。

以產業來看,財政部分析,2013年迄今10年間,臺、韓、日均以面板受創較重,南韓、日本更因主力產品積體電路、汽車零附件外銷反轉走跌,對陸港出口各減13.6%、4.7%,臺灣與美國分別在積體電路、能源產品輸出帶動下,增21.5%、7%。

財政部認爲,近來美國對中國大陸戰略從「脫鉤」到「去風險」,從陸港進口已有劇烈變化,規模值由2013到2018年增2成轉爲2018到2023年減2成,去年佔比降至14%的19年新低。

至於臺、韓近10年自陸港進口分別擴增6成、7成,都是積體電路推升,日本因服飾及鞋類進口萎縮,小減4%,三者自陸港輸入比重都逾2成。而隨中國大陸外貿結構轉向科技屬性的「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四經濟體自陸港進口蓄電池倍增,尤以美、韓爲最。

出、進口相抵後,臺、韓對陸港享有出超,惟南韓近年呈縮減之勢,日、美因對陸港手機、電腦等產品倚賴較深,各年多呈入超。當前世界經濟朝向以美、中爲首的供應鏈分化、區域化與在地化發展,對臺、韓、日、美與陸港貿易連結之影響持續在演變中。

財政部還點出,臺灣因政治特殊處境,且面對中國大陸透過經貿作爲進行干擾企圖,未來仍須密切注意並積極因應,以降低可能衍生的負面衝擊。

至於經貿情勢方面,財政部分析,高利率滯後效應與財政支持措施收回,持續對經濟活動構成壓力,且隨中東衝突擴大,恐重新升高通膨與推遲降息預測,加上中國大陸經濟疲軟、地緣政治角力與科技競爭牽制,全球景氣雖好轉,但進程偏緩且存在分歧現象。

國內方面,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帶動相關產品供應鏈出貨動能,第1季製造業生產已見止穩向上,出口亦連續2季成長;另隨股市交易活絡,旅遊熱潮及外食、購物等消費意願不墜,推升零售及餐飲營業額雙創同期新高,就業情勢也穩定,國內經濟可望呈現內外齊揚穩健格局。

財政部還說,近期臺股熱絡、景氣回溫、不動產市場漸復甦,升息與股利發放基期差異帶動營業稅及綜所稅成長,首季全國稅收年增1成5。展望未來,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股利發放年減皆逾1成,不利所得稅表現;另營所稅CFC課稅制度及臺版晶片法案施行、綜所稅調高基本生活費額度及免辦暫繳稅款入帳等影響仍待觀察,預期隨第2季主要稅目入帳後,全年稅收情勢將轉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