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保基本民生加力:高校學生資助、基礎養老金、衛生經費補助提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在10月12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要將更多資金用於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確保重點支出力度不減。

藍佛安指出,當前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這“三保”呈現總體平穩、局部偏緊的態勢。根據全國基層財力總量測算,“三保”底線是有保障的。

藍佛安介紹,將強化科技、教育等重點支出保障,落實好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提標等民生政策。

“下一步,我們將順應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和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進一步加大相關領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藍佛安說。

加大學生羣體獎優助困力度

藍佛安介紹,將在近期陸續推出四個方面一攬子有針對性增量政策舉措,其中包括針對學生羣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提升整體消費能力。

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在發佈會上介紹,將分兩步調整完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第一步,在2024年推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翻倍。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名額,從每年6萬名增加到12萬名;碩士生國家獎學金名額,從每年3.5萬名增加到7萬名;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名額,從每年1萬名增加到2萬名。

二是提高本專科生獎學金獎勵標準。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從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本專科生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標準,從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

三是提高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2024年秋季學期開始,平均資助標準從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四是加大國家助學貸款支持力度。額度提高,將本專科生最高貸款額度從每生每年1.6萬元提高到2萬元,研究生從2萬元提高到2.5萬元;利率降低,按照同期同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70個基點執行。

第二步,2025年提高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獎勵標準。同時,還將提高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並擴大資助範圍。

在10月8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也介紹,要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並擴大政策覆蓋面,提高本專科生、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額度,推動降低貸款利率等。

目前,我國已建立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全方位資助體系,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減免、生活補助、勤工助學等政策。

2023年,全國財政投入932億元,資助高校學生超過3100萬人次;通過財政貼息等政策,支持銀行發放國家助學貸款700億元。

《2023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政府、高校及社會的各項普通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共資助學生4529.63萬人次,資助資金1854.38億元。

“目前,學生資助制度日益健全,保障型資助和發展型資助並重。”教育部財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入學後,品學兼優的學生還可申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畢業時,如果到基層單位就業,或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招收爲軍士,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有專家表示,高校學生得到更多的獎助資金,會用於教育消費,作爲發展自身能力的進一步投資。

保障教育的重要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財政部提出的提高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並擴大資助範圍,有助於實質上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該專家表示,免費教育主要是指免學費,但目前各省份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主要執行公辦學校標準,民辦學校學雜費標準高於公辦學校標準的部分,學校可以按規定繼續向學生收取。提高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有助於補足民辦學校的學費差額。

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周洪宇建議,應在現有免費教育政策基礎上,一是儘快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二是逐步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或三年免費教育,三是提高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標準,四是逐步實施高中教育免費。

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從國家財政承受能力看,這些行動的支出總體是可行的。以實施難度最大的高中階段教育免費爲例,我國2023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爲5.04萬億元,2022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4053.16萬人(其中包括中職教育在校生1339.29萬人),按每年學雜費2000元來計算,每年需投入810.6億元,約佔2023年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的1.6%,佔比並不高,還遠不到2023年度新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00億元左右的一半。

“更何況還可以採取分類承擔的辦法,對這810.6億元投入,發達地區由自己解決,一般發達地區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50%,欠發達地區由中央安排70%,地方承擔30%。這樣實施起來,雙方的財政壓力都不會太大。”周洪宇說。

僅僅加大財政投入還不夠,還需要提高政府辦事能力,真正實現惠民。

比如,北京市已經實行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免保教費和伙食費,但要求兒童需持有殘疾證。近日正在爲自己患有孤獨症的孩子辦理殘疾證的李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其所在街道辦殘聯僅承認北大六院這一家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北大六院兒科門診每天僅4名醫生出診,李先生在網上遲遲掛不到號,只好凌晨就到醫院排隊掛號。而開具診斷證明,需要接受3名不同的醫生診斷。除了醫生診斷,兒童還要進行多項評估,李先生在做第一項評估時,就被通知“要排隊半年以上”。

“免費政策很好,每個月可以免除近2000元的保教費和伙食費,但按照目前的辦證進展,不知道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還能否享受到這項政策。”李先生說。

高校學生資助只是教育支出的一小部分。教育已經成爲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且還在不斷增長。1—9月全國教育支出3萬億元,增長1.1%。

但是,受各地各級政府財政收支平衡狀況的影響,如何保障教育經費成爲一些地方不得不面臨的新難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保障教育就是保經濟。

“尤其是在經濟發展對創新和智能需求增高的時候,教育及其衍生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增加,就更應該加以保障。在充分認識教育增值特性的基礎上,各地還需要對各學段學齡人口規模及結構進行科學預測,重點解決好縣域和特大超大城市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問題,通過激活公辦學校,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升教育效能來提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增值效能。”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藍佛安也在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順應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和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進一步加大相關領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

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今年以來,財政部門以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其中包括,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億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1—9月全國教育支出3萬億元。按照全國總體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大幅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

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18萬億元,增長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4.3%,教育支出增長1.1%,農林水支出增長6.4%,城鄉社區支出增長6.1%,住房保障支出增長2.5%。

藍佛安介紹,將加大對重點羣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國慶節前已向困難羣衆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下一步還將針對學生羣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提升整體消費能力。

藍佛安介紹,將強化科技、教育等重點支出保障,落實好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提標等民生政策,有力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綠色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保障黨中央確定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