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防跛腳
(圖/總統府提供)
農曆年前後或520前後,臺灣政壇上總會有換閣揆或內閣調整的風聞。這其中不乏是因爲配合縣市長、總統選舉期程,或是舒緩國內民意不滿所做的彈性調整。但終究事出必有因,政壇上絕少內閣有異動傳聞後,最後卻是不動如山的前例。
近日媒體爆出行政院長蘇貞昌可能在農曆年前遭到撤換,絕非空穴來風。表面上是肇因於前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的失言,意外引爆人民反萊豬的怒火,與NCC對中天新聞臺不予換照的裁處喚起人民對政府箝制言論自由的恐慌所導致。但實際上,從媒體曝光,釋出前副總統陳建仁是可能接任閣揆的人選後,其實就可隱約嗅出,此次換閣揆說,本質上是蔡英文面對可能跛腳的反擊。
蘇貞昌自接任行政院長後,有系統的釋放出自己是治軍嚴明、劍及履及嚴吏的形象。尤其在年初,一口氣撤換了幾個國營事業董事長,訓斥前NCC主委,到年中更重辦了民進黨重量級立委蘇震清,種種作爲都讓自己在黨內外的聲勢達到頂峰。在蘇沒有放棄角逐總統的野心下,他的作爲自然引起其他派系的不滿及蔡英文對剩下任期跛腳的恐慌。
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的經驗可知,總統的第二任期往往成爲同黨同志延續政治生命的絆腳石。因爲沒有連任壓力的總統纔可以不用瞻前顧後,有機會將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諸行動。但也因爲總統的無後顧之憂,往往造成其他同黨同志的負擔。以此次蔡英文開放萊豬政策來說,蔡的第一任期始終遮遮掩掩,甚至不時展現出力抗萊豬的努力,就是擔心無法順利連任。但到了第二任期,蔡在沒有連任的壓力下斷然宣佈開放,讓執政黨立委進退兩難,深怕挺蔡挺到自己跟蔡英文一起下臺一鞠躬。
依照憲法,我國憲政體制屬於雙首長制。但實際上因爲閣揆少了立法院的同意權背書,使得實際的政治運作仍偏向總統制,人民習慣要總統負起相關的政治責任。然而,蘇貞昌不一樣,蘇的政治實力與個性,外加過去曾是總統的頂頭上司,使得在蘇擔任閣揆的期間,強勢閣揆與總統的權力幾乎相等,總統頗有提前跛腳的意味。
蔡英文選擇在丁怡銘犯錯與中天關臺時,釋放出可能選擇相對弱勢的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閣揆,除了表達不認同蘇貞昌的決策外,更向蘇及黨內同志傳達誰纔是真正老大的訊號。陳建仁是一位沒有任何實際從政或首長資歷,更無分配政治資源經驗的人。蔡若是任命陳擔任閣揆,想必未來任何的職務與資源分配都必須經過蔡同意,蔡將可避免自己提前跛腳。而後蔡時代,總統的跛腳保衛戰將延續到縣市長選舉後纔會見真章。(作者爲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主任)